87岁韩羽哀百岁方成著在简册北晚新

韩羽(.2—)山东聊城人。擅长漫画、中国画。历任《邯郸农民报》、河北省美术工作室、《河北画报》、河北工艺美术学校编辑、教师,河北美术出版社总编辑,河北画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河北分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曾获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封面设计优秀奖,全国插图优秀奖,布尔诺国际实用美术展铜奖。出版有《韩羽画集》、《中国漫画书系·韩羽卷》、《韩羽杂文自选集》、《韩羽小品》等。设计人物造型动画片《三个和尚》、《超级肥皂》获文化部奖,首届电影金鸡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麦丹国际儿童电影节银奖等。水墨漫画、书法作品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活在我们心中”

韩羽

年春节过后,我被派往河北涿鹿参加戏曲观摩会演。途经北京,带了一幅漫画草图,顺便去《人民日报》投稿。当时一些重量级的漫画家都集中在人民日报社,诸如华君武、沈同衡、方成、英韬、苗地……漫画稿只作稍许修改就一致通过了,并要我在编辑部勾好墨线。方成让出他的办公桌,说:“你画,我给你研墨。”那年,我二十五岁。

方成大我十二岁,无论是年龄阅历,或是学识修养,都是我的老师辈,恭谨之,崇仰之,可我从没称呼过“老师”二字,我总觉得这有点攀亲、套近乎,更何况他从未把我视为“学生”,比如首次相识,就替我研墨。当时惯常的称呼是“同志”,我们彼此均以“同志”相称。呼来呼去,为了增添点热乎劲,我改口呼“方成老哥”,他也应势转化,不再叫“同志”了,改为“小韩”。

武大郎开店----我们掌柜的有个脾气,比他高的都不用。

行文至此,我又得改口了,应呼为“方公”或“方老”,他已是百岁老人,说句文词,是“寿登期颐”。而我也年近九十了。因岁数和其他原因,近些年,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了,只能在回忆中搜索他的言谈举止、一颦一笑。有时想着想着兴奋了,拿起电话听筒准备“向老前辈问候”,拿起后又放下了,嗒然若丧,他耳朵聋。

不要叫我老爷,叫公仆。

八月初,河北美术出版社邀我参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我心想借参加盛会顺便看望方老,岂料临动身前,忽听朋友传来消息,说方老病危住院了。去他家是不成了,医院呀?心中惴惴,真切地感到“见一面少一面”了。更挠心的是,一问司机,方知我们虽然是去北京,可却是六环路上的顺义,我们的车根本进不了三环路以内。老天爷,这可咋办?

进了六环,老伴儿的手机响了。待了一会儿她小声说:“方老,今天早晨去……世……了。”我听了,出乎意外的平静,轻轻嘘出一口长气,似乎轻松了许多。我自己都惊讶起来,这是怎么了?是不是我的脑子出了毛病?

现在方始明白了一点点,这大概是一种心理现象。比如“生”与“死”,年轻人根本没有心思想这个。可是随着年龄增长,尤其进入老年,不得不面对这个问题了,而且与自己休戚相关的亲朋好友也得一起来面对。人们都要“仙逝”,都要“作古”,可又都一厢情愿地为自己为别人幻想尽量拖长与“仙逝”、“作古”之间的时间距离。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力有何与焉?可偏偏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那徒劳的期盼而整天提心吊胆一惊一乍。直到有一天,到了不愿看到的那一刹那,看到大自然的无情真相,才死心塌地从一厢情愿中解脱出来。似此,能不嘘出一口长气?

天若有情欤?天地不仁欤?人生无常,从此再也见不到方老了。昊天苍苍,两眼茫茫,大哀默默。

方成是漫画大家,对其讽刺艺术之成就,我只能作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之叹。可以这么说,在中国漫画史上定有他一重要席位。承前启后,后人有可能超过他,却绝不可能绕开他。他一生画出多少漫画作品,难以统计,也无法统计;就其作品所蕴含的智慧与幽默,不只影响当代画家,而且惠及后代,这类情况,谁又能统计得出来。

不仅如此,为他的画名所掩盖的,是他曾系统出版介绍世界各国漫画大师作品的图书。诸如阿尔贝·迪布、卜劳恩、雅各布生、兰格仑、威廉·布什、皮特斯脱鲁普、莫尔迪略、索格罗等,悉心搜求,集腋成裘,借他山之石,嘉惠后学。所费精力、所耗财力,在当代艺坛,又有谁能出其右!

这一切一切,都是他的一句话换来的。他无数次说过,我也无数次笑过,这句话就是“我忙得连生病的工夫都没有”。

就是这句话,铸造了他既坎坷又充实的一生,更是令人铭刻于心的一生。

“著在简册”、“口碑载道”,最通俗的说法是“活在人们心中”。对这类话,以前很少想过,现在细想,的确如此。只有“活在人们心中”,才能算是真正地活着。古人早就对此言之凿凿,且拈来欧阳修《祭石曼卿文》一读:“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

原文刊登于年8月30日北京晚报

方成先生简历

方成先生原名孙顺潮,曾用名张化、华山、利巴尔,年6月10日出生,祖籍广东省中山市。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年7月离休。

年8月至年8月,在四川省五通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年11月至年2月,在上海联合广告公司任绘图员;年3月至年6月,在上海以自由职业身份从事漫画创作,曾任《观察》杂志漫画版主编;年7月至年9月,在香港以自由职业身份进行漫画创作、在“人间画会”从事漫画创作;年9月至年10月,在北京《新民报》、《北京日报》任美术编辑;年10月至年6月,在人民日报编辑部任编辑、美术组副组长、国际部高级编辑、武汉大学新闻系兼职教授。

方成先生毕生勤勉工作,创作丰,质量好,发表的漫画作品累计超过两万幅,还著有大量杂文和论文。早在新中国成立前,方成先生就在《观察》、《大公报》等报刊杂志上发表漫画作品,其中长篇连载漫画《康伯》,借题针砭时弊,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新民报》、《北京日报》、《人民日报》工作期间,有大量漫画、杂文发表,其中《谁是多数?》、《武大郎开店》等作品,家喻户晓,堪称经典。方成先生创作的《武大郎开店》获“人民日报佳作奖”,儿童连环诗画《王小青》获“中国福利会奖”,方成先生本人还获得了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专注创作以外,方成先生出版有《方成漫画选》、《漫画入门》、《笑的艺术》、《漫画艺术欣赏》、《幽默·讽刺·漫画》等画集和文集,著作等身;并且还一直致力于向中国读者系统介绍世界各国漫画大师的艺术创作。他曾在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漫画展览,将自己的作品和珍藏的名家书画无偿捐献给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山市博物馆,多次助力家乡广东中山的文化建设和慈善事业,用满怀深情、慷慨无私的大爱,践行了自己“为善最乐”的人生信条。

年8月22日9时54分,方成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岁。

来源:北晚知味

编辑:TF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yixiexie.net/lcjc/9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