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又称功能性腰痛、慢性下腰损伤、腰臀肌筋膜炎等,实为腰部肌肉及其附着点筋膜或骨膜的慢性损伤性炎症,是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症状是腰或腰骶部胀痛、酸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如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时轻时重,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其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瘢痕、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腰肌劳损的发病原因
腰肌劳损是腰部肌肉、椎间盘与韧带组织的慢性损伤,发病原因可归纳为三种:
1、长期工作姿势不良
如弯腰用一侧肩膀扛抬重物,或是习惯性姿势不良,使腰肌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造成累积性劳损变性,软组织疲劳则产生腰背酸痛。
2、腰椎先天或后天畸形
如下腰短缩畸形,或腰部外伤后,长期卧床不起,腰背肌长时间疲劳等。
3、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治疗不当,或反复损伤使组织不能得到充分修复,产生纤维化或瘢痕形成,也是慢性腰痛的原因。
腰肌劳损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
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木感。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
腰肌劳损怎么治?
主要是减轻负重、注意休息、药物治疗、理疗辅助。
1、一般治疗
在腰痛发作的急性期,提倡适当卧床休息,以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卧床以硬板为宜。严重者可在腰部两旁置沙袋制动。缺点:权宜性的治疗方法,没办法止痛。
2、西药治疗
常可口服止痛药如布洛芬、芬必得、消炎痛等,也可用好得快局部喷涂,或激素加普鲁卡因痛点封闭。
缺点:有副作用。
3、中药治疗
中成药可选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强肾片等配合独活寄生丸、活血止痛胶囊等治疗。
外用药可选用纳米穴位敷贴、狗皮膏、武力拔寒散,麝香壮骨膏贴于患处或穴位上即可。
缺点:有副作用。
4、经穴激活疗法
对于中医来说,腰为肾之府,由于劳损于肾,或平素体虚,肾气虚弱,肾的精气不能充养筋骨、经络,故患部多为气血不畅或瘀血滞留于经络,血不荣筋,筋脉不舒,而致腰部筋挛疼痛。肾气虚弱,风寒湿邪易于乘虚侵袭,久而不散,筋肌转趋弛弱,若患者弯腰劳作,则弛弱之筋肌易于损伤,使劳损与寒湿并病在。
“经穴激活系统疗法”所说的“经穴”,是根据病症不同将对人体施治区的穴位、经络及相关神经系统分为不同的组合进行系统理疗。该疗法以经多年临床实践形成的专业操作方法,以健康安全的仿生物的经络电刺激的物理方式针对特定的经穴组合进行系统、持续、循序渐进的刺激,实现调节内分泌循环;改善神经传导系统及植物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与净化;调节荷尔蒙分泌,促进细胞组织再生;平衡人体局部异常电阻等多重效果,从而达到修改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激发人体自愈能力的功效。
(相同数字贴片为同一路输出)
1、1,2、2脾俞胃俞肾俞大肠俞
刺激特定的穴位,可补肾固精、疏利筋骨、通络止痛,加强局部气血循环和新陈代谢,改善腰部僵紧状态,达到治疗和缓解不适症状的目的。
脾俞穴——脾俞穴具有清热利湿、健脾养肝、消肿止血的功效。主治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肝炎、腹胀、黄疸、紫癜、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糖尿病等。
胃俞穴——胃俞穴具有和胃止痛、温中健脾、补益肝肾的功效。主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胰腺炎、失眠等。
肾俞穴——肾俞穴具有温肾助阳、生精益髓、清肝泄火、豁痰开窍、利水消肿的功能。主治性欲低下、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白带异常、遗尿、腰痛、咳嗽等。
大肠俞穴——大肠俞穴具有外散大砀腑之热的功效。主治腹胀,泄泻,便秘,腰痛。
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治疗方案
患者:叶女士,30岁
症状:15/08/患者自述作为白领妈咪,带8、9个月大的新生儿,一天24小时,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孩子几乎都不能离开妈妈。每天10多个小时抱着孩子连轴转,结果得了腰肌劳损,腰椎酸痛到整个人直不起腰,同时肩膀也酸痛不已。早上起床时,不能够像正常人一样起身和下地走路,而是先要在床上慢慢将身体挪到床边,用手支撑着使上身立起,然后慢慢挨下床,同时两手要按着床,才能够艰难直起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动。患者在华络体验中心体验后,自购一台华络治疗仪YQ-D回家治疗。
16/08/治疗一次后,患者没什么感觉。隔天早上起床,疼痛大为缓解,患者上身不再需要双手支撑可以站立,不过下床后还需要双手扶着床边才能迈步。
18/08/治疗三次后,腰肌酸痛和肩膀酸痛大大缓解,可以正常起床和下地,无须任何支撑手。
22/08/治疗6次后,腰肌疼痛和肩膀酸痛基本消失,身体恢复正常。
5、按摩
按摩腰部能够健腰强肾,疏通经络,防治腰肌劳损。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为止。
捏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揉采取坐姿。两手五指并拢,分别放在后腰左右两侧,用掌心上下缓慢揉搓,至发热为止。
滚两手握拳,从腰部向上下滚动、按摩。先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反复多次进行。上身可配合前倾、后仰。
压两手叉腰,大拇指分别按于两侧腰眼处,用力挤压,并旋转揉按,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36圈。
叩用双手半握拳,用两拳的背面轻叩腰骶部,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左右同时进行,各叩30次。
抓双手反叉腰,拇指在前,按压于腰侧不动,其余四指从腰椎两侧用指腹向外抓擦皮肤,从腰眼到骶部顺序进行,两侧各抓36次。
抖两手置腰部,掌根按于腰眼处,快速上下抖动15—20次。
按取坐位,以中指指尖揉人中穴1—2分钟。
点取坐位,用两手中指的指尖分别点按两腿委中穴(膝关节后窝正中)1—2分钟,被按部位应出现酸、麻、胀的感觉。
6、摇动腰部
①转胯运腰站立姿势,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腰眼部,即中医所说的肾穴位上,吸气时,将胯由左向右摆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②旋腰转背取站立姿势,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宽,拇指尖与眉同高,手心相对。吸气时,上体由左向右扭转,头也随着向后扭转,呼气时,由右向左扭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如何预防腰肌劳损?养生之道网建议大家平时要加强腰背肌及脊椎间韧带的锻炼和保护,常参加太极拳、五禽戏、健身操的锻炼,对预防腰肌劳损都有益处。在体育运动或搬抬重物前要做好准备活动,防止突然用力使腰部扭伤。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