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骨质疏松症: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目前我院(省二)分老年性、病理性、绝经性骨质疏松
二、发生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骨密度测定
T值:男性65岁,女性绝经后
Z值是根据同年龄、同性别和同种族分组,将相应病人的骨密度值和其参考值比较。
五、用药
1、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钙和维生素D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每日元素钙的总摄入量应达-mg。除饮食钙摄入外,尚可补充碳酸钙、醋酸钙、葡萄糖酸钙。对于饮食结构合理、摄入充分的人群,药物补钙的意义不大。补钙同时需补充常规维生素D~IU/d。骨化三醇为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常用量0.25-0.50μg/d,应用期间要定期监测血钙磷变化,防止发生高钙血症和高磷血症,避免过度摄入后发生肾结石或心血管疾病。阿法骨化醇在肝脏被迅速转化成1,25-二羟基维生素D3,后者为维生素D3的代谢物,起到调节钙和磷酸盐代谢的作用,增加钙、磷酸盐的肠道吸收,促进骨矿化,降低血浆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同时减少骨钙消溶。钙吸收主要在肠道,口服补钙疗效最佳。
2、双膦酸盐: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作用,降低骨转换,有较强的抑制骨吸收及增加骨量的作用。用药期间需补充钙剂,肾功能不全者禁用。阿仑膦酸钠每周口服1次,每次70mg;或10mg/d,应当日首次就餐前30min以一杯清水(ml)送服。有消化道刺激症状,30min内避免躺卧,禁用于返流性食管炎和卧床患者。个人认为口服药每周定时定点站立服用,容易遗漏,相对麻烦。一年总费用和唑來膦酸钠一样。唑來膦酸钠每年一次(NS、NS+密固达5mg、NS)。部分患者会有短暂的类似感冒发热、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肾功能尚可的情况下,如经济条件允许,推荐进口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年一次(5mg,一针3K多)。
3、降钙素:为骨吸收的抑制剂,能适度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少数患者可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数小时内自行消失,孕妇和过敏反应者禁用。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止痛有良好效果,针对常规的骨质疏松症亦有很好疗效。一般疗程在3个月以内。
主要制剂:
1.鲑鱼降钙素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50U,皮下或肌注。
2.鳗鱼降钙素每周肌注2次,每次20U。
3.降钙素鼻喷剂,-IU/d,其疗效与注射剂相同。鼻喷剂操作简单适合家用,但对鼻黏膜有一定刺激性,部分患者不适用。
4、雌激素、(SERMs):针对有更年期症状的围绝经期妇女可采用雌激素和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补充治疗,但有诱发妇科肿瘤和肝脏疾病的风险,相关疾病患者禁用。机制包括对钙调节激素的影响、对破骨细胞刺激因子的抑制及对骨组织的作用,仅适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在骨骼及心脏中有雌激素样作用,但在乳房及子宫中起阻断雌激素的作用。(SERMs)对骨的作用在于针对雌激素受体发挥雌激素样作用,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该药仅限制用于绝经后女性患者。一般计量为雷诺昔芬60mg(片)/d,服药期间不受饮食影响,少数患者服药期间会出现潮热和下肢痉挛症状、潮热症状严重的围绝经期妇女不宜使用,有静脉栓塞倾向者(长期卧床、久坐)禁用。
5、甲状旁腺激素(PTH):具有促进骨形成,增加成骨细胞分泌的胶原、促进基质形成及基质矿化等作用,价格昂贵。
6、锶盐:具有双重作用机制,可提高骨强度、降低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一般剂量为雷奈酸锶2g(袋)/d,睡前服用。常见不良反应为头痛、恶心、腹泻、稀便、皮炎、湿疹等。有静脉栓塞者慎用。
7、对症处理有疼痛者可给予适量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每次50mg,每日1-2次+雷贝拉唑10mgqd;或塞来昔布,每次mg,每日2次。发生骨折或遇顽固性疼痛时,可应用降钙素制剂。
8、其他中药亦可应用人工虎骨、淫羊藿等中成药(中医认为补骨先补肾)及维生素K类(四氢萘醌)药物。
六、
七、预防: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