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题内科学X型题
ARDS的特征性表现有
A.肺水肿
B.进行性呼吸困难
C.顽固性低氧血症
D.肺顺应性减低
解析
ARDS的特征性表现有:非心源性肺水肿、透明膜形成、肺泡出血、肺不张、顽固性低氧血症、急性呼吸衰竭。肺水肿、肺泡出血、肺不张等均会使得肺顺应性减低。
本题答案
ABCD
考点讲解
1.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是各种肺内、肺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弥漫性肺泡损伤,进而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
注意:ARDS由于肺泡弥漫性损伤,故肺容量减少,属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主要的指标是VC、FVC、TLC显著下降。
(1)肺内因素以重症肺炎(国内)、胃内容物吸入(国外)最常见。
(2)肺外因素包括严重休克、严重感染中毒症、急性胰腺炎、大面积烧伤、严重非胸部创伤等。
2.ARDS的病理特征
(1)肺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肺内损伤、炎症所致);
(2)非心源性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所致);
(3)肺泡出血(肺内损伤、炎症所致);
(4)肺不张(肺泡Ⅱ型细胞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所致)。
3.ARDS的临床表现
(1)呼吸窘迫
①患者最早的表现是呼吸增快,后期呼吸变得快、深、费力,患者感觉严重憋气,称为呼吸窘迫。
②形成机制:PaO2降低可刺激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肺水肿、肺充血刺激肺泡壁毛细血管旁J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严重者出现CO2潴留,PaCO2升高可刺激外周、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兴奋呼吸中枢。
(2)顽固性低氧血症
①患者的低氧血症不能用通常的吸氧疗法改善、也不能用原发的心肺疾病解释,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
②形成机制:肺内分流(主要机制);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或弥散障碍)。
注意:由于ARDS患者的肺水肿、肺不张在肺内呈不均匀分布,重力依赖区(仰卧位时靠近背部的肺区)以肺水肿、肺不张为主,通气功能极差;而非重力依赖区肺泡功能基本正常,从而导致了严重的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出现肺弥散障碍。
(3)急性呼吸衰竭
①急性呼吸衰竭多为Ⅰ型呼衰,其PaOmmHg、PaCO2正常或下降。
②晚期由于CO2潴留可发展为Ⅱ型呼衰(PaOmmHg、PaCOmmHg)。
4.ARDS的X线/CT检查
①早期基本无异常(因ARDS早期呈轻度的间质性肺炎改变)。
②后期双肺出现斑片状磨玻璃影或实变影(因ARDS后期可出现肺水肿)。
5.ARDS的动脉血气分析
①早期PaO2降低、PaCO2降低(由于过度通气)、pH增高,为呼吸性碱中毒。
②后期PaO2降低、PaCO2升高(由于呼吸肌疲劳)、pH降低(由于CO2潴留和代谢性酸中毒),为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
6.ARDS的诊断标准
需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
①明确诱因下、1周内出现、急性或进展性呼吸困难。
②胸部X线/CT检查显示双肺、浸润影(或实变影)、不能完全用胸腔积液、肺不张、结节影解释。
③呼吸衰竭、不能完全用心力衰竭(PCWP≦18mmHg)、液体负荷过重解释。
④氧合指数(PaO2/FiO2)≦mmHg。可根据氧合指数对ARDS进行分度。氧合指数正常值为~mmHg,轻度ARDS氧合指数为~、中度为~、重度为≦mmHg。
7.治疗导致ARDS的原发病,是首要原则和基础,尤其是控制感染。
技巧: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大多与感染有关。
8.纠正ARDS的低氧血症,需使用高流量给氧(氧流量4~6L/分),以保证PaO2≧60mmHg、SaO2≧90%,多采用机械通气。
(1)轻症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2)重症者采用呼气末正压给氧(PEEP)和小潮气量。
同步记:凡导致Ⅰ型呼衰的疾病(ARDS早期、哮喘早期、肺栓塞早期等)都采用高流量给氧,氧流量一般为4~6L/分(氧浓度=21+4×氧流量)。由于ARDS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多采用呼气末正压给氧(PEEP)。凡导致Ⅱ型呼衰的疾病(COPD、哮喘危重度等)都采用低流量给氧,氧流量一般为1~2L/分(氧浓度35%)。肺炎多采用无控制性给氧。
9.ARDS有严重的肺水肿,应保持肺脏处于相对「干」的状态,可使用利尿剂、限制液体入量。
10.呼吸衰竭相关的考点干货背诵总结,请见「丁香园临床医学综合专题精讲班」的内科学干货背诵视频。
上海迦萨∣一个很赞的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