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享誉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5月16日去世,享年岁。
投身建筑事业70多年来,他的优秀作品早已遍布世界各地,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法国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美国肯尼迪图书馆等等。
他也被誉为是“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资料图
出身名门,热爱建筑
作品曾遍布世界
年,贝聿铭出生于广东,祖籍苏州,他的祖上当地的名门望族“吴中贝氏”,被称为“可能是中国唯一富过15代的家族”——
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与戈、毛、毕姓人家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叔祖贝润生则是有名的颜料大王;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他的家族涉足医药、颜料、银行、金融等领域。然而,贝聿铭却“执拗”地选择了建筑设计之路。
其实在贝聿铭生活的那个年代,来自东方的建筑大师几乎为零,即便是在上海滩——中国的主场,做建筑的也都是外国人。那么贝聿铭先生是如何走上建筑的道路,并且成为一代大师的呢?
少年贝聿铭
年,贝聿铭的父亲把他送入上海青年会中学就读。来到上海的贝聿铭,被一栋正在修建的建筑吸引住了,这栋楼就是当时正在修建的上海国际饭店。有人说,这栋建筑要造二十多层,贝聿铭和当时大多数民众一样,都有些不敢相信!
正在修建的上海国际饭店
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几乎是没有高楼的,更何况是这样一栋26层的高楼。因为不敢相信,所以他几乎每天都去看,那栋楼越盖越高等到封顶那天,足足20层的高楼让贝聿铭觉得非常有意思,他觉得建筑——很值得研究一下!而最触动贝聿铭内心的是,在中国当时最繁华的地方,建起的这栋最醒目的建筑,居然是由一位外国设计师设计的。
竣工后的上海国际饭店
年,踌躇满志的贝聿铭远渡重洋,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建筑系学习。然而,当时的中国没有建筑专业,初到美国学习建筑的贝聿铭也没有任何绘画的基本功,老师在看了贝聿铭最初的绘图作品后,摇着脑袋劝贝聿铭说,“你还是换个专业吧!”
青年贝聿铭
但是,怀揣建筑梦想的贝聿铭,却不肯轻易放手,他加倍的刻苦学习,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他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来阅读资料、练习绘图,恨不得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全都用来学习。在已经公开的,他写给家人的信中有这样一段内容:“我是来学习的,之后可以报效国家,我这一代的中国人都有很强烈的爱国心,我想使中国变得富强,并为此出一份力。”
在这种想为国家出力的决心的推动下,年贝聿铭终于以优异的成绩从麻省理工大学毕业。然而,所有他去应聘的公司,却都把他拒之门外。因为当时的各大建筑公司,对于来自建筑业相对落后的东方的设计师,没有信心。正当贝聿铭屡屡受挫的时候,有一位房地产建筑公司的高管,独具慧眼的发现了贝聿铭的才华,于是,他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第一个聘用了来自东方的设计师。自此以后,贝聿铭开始在美国建筑界崭露头角。
70多年来,这位建筑界的华裔奇才为世界带来了各种精彩绝伦的作品,包括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肯尼迪图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作品多以公共建筑和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作品散布在全世界四大洲10个国家。
肯尼迪图书馆。(资料图)
据粗略统计,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贝聿铭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质奖章,美国建筑学会还把当年定为“贝聿铭年”。
此外,他还于年获得法国建筑学金奖,年获得建筑界的诺贝尔奖——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年获得日本帝赏奖,并于年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等。
“不被看好”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最为人熟知的还要属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资料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这样一个宏伟的建筑,在诞生之初却并不被看好。
年,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改造卢浮宫的计划。当时卢浮宫的中央庭院被形容为是“巨大的停车场”,显得空旷而没有加以有效利用,而卢浮宫博物馆缺乏中央入口,使参观人数受到限制。
密特朗委任贝聿铭来负责改造这个项目。贝聿铭提出了一个玻璃金字塔入口计划,却很快引发了争议。当时,法国各大主流报纸都提出质疑,甚至有人说,卢浮宫前的这座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
年3月29日,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密特朗亲自参加了落成仪式。
年3月29日,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左)在出席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开幕式时与贝聿铭(右)握。(资料图)
这个玻璃金字塔,由块菱形玻璃和70块三角形玻璃准确拼接而成。
他曾说:“当时对于这个项目的批评声,令我难以独自承受。但人应该坚持,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原则。当然可以有很多种坚持的方式,很多说服对方的方式。但那并不是说,我的坚持和要求会打折扣,我和我的建筑都像竹子,再大的风雨,也只是弯弯腰而已。”
在一张照片里,贝聿铭站在建好的新馆金字塔前,露出标志性的贝氏微笑。
年3月3日,法国巴黎,建筑大师贝聿铭在他设计建造的卢浮宫金字塔前留影。(资料图)
而事实证明,贝老的选择是对的。人们对于金字塔的热情,也让参观这座建筑的游客激增,很多人宁愿在玻璃金字塔排起长队,也不愿意从另外两个入口进入。
资料图。
30年过去,那些反对和质疑之声也早已平息,玻璃金字塔逐渐演成为人们心中巴黎的地标。年3月,法国卢浮宫专门纪念玻璃金字塔入口落成30周年。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尽管受到过多年西方教育,贝聿铭却从没忘记过祖国:
“我在中国度过了吸收能力最强的少年时代,有种中国性,深深地留在我的身上,无论如何也很难改变。我仍是一个十足的中国人。”
香港中银大厦。(资料图)笑云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他共有三子一女,他们的名字都有特殊的深意——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3个儿子的名字里都含有一个“中”,寓意着:安定中国、建设中国、礼仪中国。
他的儿子们也选择了继承父亲的职业生涯:已故的长子贝定中是城市规划师,贝建中和弟弟贝礼中则成了建筑设计师。
年贝聿铭退休,贝建中、贝礼中兄弟创办了贝氏建筑事务所,成为国际著名建筑设计机构。
年,85岁高龄的贝聿铭应邀回到苏州,再度出山为故乡苏州设计了苏州博物馆新馆。
民众在贝聿铭设计的主馆前拍照留念。 钟升 摄
人到苏州之后,他每天埋头工地,有时忙碌至凌晨,笑称自己是“劳碌命”。他将中国古典的山水画融入到设计理念中,“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呈现出一幅3D立体水墨山水。
中国苏州博物馆。王建康摄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开馆仪式上,他说:“我73年前离开中国,但根在中国、在苏州。这个博物馆新馆,就是我对家乡的一点小小贡献,有生之年还能有机会,为故乡留下一个纪念,我倍感感恩荣幸。”
“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贝聿铭曾这样说过。
一生钟爱建筑的大师,走好!
转载来源
青春山东
责任编辑
高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