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这档事,怕是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大体感受如下:头晕脑胀,四肢乏力,世界颠倒旋转,灵魂飘忽不定,简直蓝瘦香菇,说好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呢?
此时的你
只想喝一剂解酒良药赶紧恢复如常
而市面上存在着这样的解酒饮料
近日,社会上有人推销一种名叫“XX”植物饮品具有快速解酒功效。推销人员声称:该饮品含葛根等多种中草药成分,喝酒后再饮用该植物饮品能快速大幅降低呼气的酒精含量,可以逃避交警的处罚。该饮品以推销形式进行销售,售价从十多元到几十元每罐。
如果真的存在这么有效的解酒饮料
那岂不是你在酒场解了忧!
交警叔叔的压力也减不少!
今天,小编就来做个试验
看看到底是真是假
解酒饮料:解酒效果测试
测试一:喝酒后再喝解酒饮料测试员A:现场喝两杯啤酒(半罐啤酒)
测试员B:现场喝两杯啤酒(半罐啤酒)
现场进行酒精含量测试
测量仪测出结果:
测试员A、B饮酒后身体酒精含量分别是
mg/ml、mg/ml
均达到了醉驾标准
mg/ml:AB:mg/ml
10分钟后
测试员A喝半罐解酒饮料再进行酒精含量测试
测试员B直接进行酒精含量测试
这次酒精含量测试结果:
测试员A、B此时身体酒精含量分别是
5mg/ml、11mg/ml
均达到了正常水平
相差也很相近
5mg/ml:AB:11mg/ml
测试结论:解酒饮料几乎没效果
通过这次对比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喝了少量酒之后酒精还没完全进入血液,这时喝解酒饮料几乎起不了效果。休息片刻也可以回到正常水平了。
测试2:大量酒精进入血液后再喝解酒饮料测试员C:前一天晚上喝了白酒7两和少量啤酒
现场进行酒精含量测试
测量仪测出结果:
测试员C身体酒精含量是
66mg/ml
已达到了酒驾标准
测试员C喝1罐解酒饮料后
再进行酒精含量测试
这次酒精含量测试结果:
测试员C此时身体酒精含量是
63mg/ml
仍是达到了酒驾标准
测试员喝一瓶水后
休息片刻后进行酒精含量测试
结果
38mg/ml
相对上次测试结果下降了25个点
测试结论:酒精进入血液解酒饮料仍无发起效果
测试员C前一天晚上喝了白酒和啤酒,第二天酒精已经进入血液中,测试结果已达酒驾标准。喝解酒饮料,测试结果无明显变化,但喝一瓶水休息片刻后酒精含量反而下降明显。
最终结论:此款解酒饮料对身体酒精含量无明显作用,反而休息片刻或者喝水会有更好解酒的效果。
厚街交警提醒
不管市面上的饮料是否具有解酒功能,请广大司机不要抱侥幸心理,遵守交通法规,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
酒后到底多长时间能开车或者喝多少酒能够开车?这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
第一是人体差异,有的人酒精吸收得比较快,挥发得也快,有的人对酒精吸收得慢,挥发得也慢;
第二是喝的酒饮料差异,有些喝的是低度酒,酒精含量低一些,有些喝的是高度酒,酒精含量高一些。
鉴于上述两个差异,不能很好地界定喝酒以后多长时间才可以驾车。所以,如果喝了很少的酒,比如半杯啤酒或者半两白酒,也最好要等到6个小时之后再动车。这段时间如果能多喝点水,适当跑跑步出出汗,酒精还会散发得更快一些。
“能喝酒”被不少人认为是一种“能力”
殊不知背后隐藏着巨大的风险
专家提醒,饮酒过量不仅会伤身
甚至可能导致猝死!
喝多少算是“过量饮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应不超过25克,女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15克。25克酒精量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白酒75毫升,或50度白酒50毫升;15克酒精量相当于啤酒毫升,或葡萄酒毫升,或38度白酒50毫升,或50度白酒30毫升。
要更精确地计算出自己的酒精摄入量,可以使用“饮酒量(ml)×酒精浓度(%)×0.8=酒精摄入量(g)”这个公式。以饮毫升50度白酒为例,酒精摄入量为:毫升×50%×0.8=40克。
酒量能不能“锻炼”出来?
有人认为,酒量是能够锻炼出来的,经常喝酒,就会形成“海量”。
对此,专家解释说,酒精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需要乙醇脱氢酶和乙醛分解酶的参与,两种酶的含量直接决定酒量的多少,每个人体内的酶含量都是固定的,不会因为多喝酒有所改变,所以,酒量是锻炼不出来的。
饮酒何以能致人猝死?
1
专家提醒,饮酒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尤其是老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变患者。另外,饮酒还可导致急性胰腺炎和急性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使心脏骤停。
2
某些药物,如部分头孢类抗生素、甲硝唑等,可致使酒精代谢产物乙醛无法降解,蓄积在体内,造成乙醛中毒现象,出现面部潮红、头痛头晕、腹痛呕吐、气促心慌、血压降低等表现,严重时可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3
由于酒精可造成血管扩张、散热增加,尤其是在寒冷环境中,易造成醉酒者意外低体温,使机体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代谢性酸中毒、心脏抑制,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造成意外死亡。
4
饮酒患者常昏睡很长时间,如肢体不活动,长时间压迫部位会出现肌肉的缺血坏死,由此导致横纹肌溶解。而当肢体解除压迫,会发生急性酒精中毒性肌病,肌肉溶解释放出大量坏死物质入血,造成多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发生猝死。还有很多饮酒者由于反应力下降,出现坠落伤、碰撞伤等意外伤害。
不过
小编经过多年的试验
终于找到最好最有效果的解酒方法
就是装醉
图文编辑:赵志军
责任编辑:李柳娟
监制: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