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魏女士,在三陆脑科行“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并发大脑静脉窦血栓,看三陆脑科专家如何治疗?
病例详情
魏女士,于入院前4小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持续约20分钟,随后症状好转,到三陆脑科检查,CT提示:左侧额部伴大脑镰旁占位性病变、高密度影。三陆脑科专家阅片后,建议魏女士入院进一步检查确诊。
入院后复查头颅MRI及增强检查。
MRI检查
入院后复查头颅MRI及增强检查提示:大脑镰前部占位性病变,其与上矢状窦关系密切,多考虑脑膜瘤。
术前MRV
检查可见:MRA未见明显异常,MRV可见矢状窦前段充盈缺损(红色箭头所指部位)。
三陆脑科专家讨论认为:患者病灶位于大脑镰旁,与矢状窦关系密切,肿瘤体积较大,且患者已经出现肢体无力等症状,需开颅手术。
向患者家属解释清楚病情,在手术协议书上签字,在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
术中情况
①双骨瓣
②额顶部颅骨异常增厚
③行“S”型切口
手术顺利,术中右额部、前纵裂、后纵裂肿瘤全切。前纵裂肿瘤完全侵蚀矢状窦,肿瘤部位矢状窦完全闭塞。
术后患者清醒,带气管插管返回病房,一般情况良好。约4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患者意识完全清醒。
手术后第一天,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复查头颅CT提示术区未见出血,转出重症监护病房。
术后CT检查
术后第二天,早上查房时发现患者意识加深至朦胧状态,GCS8分,急诊复查头颅CT:
结果排除脑出血后,给予镇静,抗癫痫等治疗。
当天下午复查头颅MRI检查提示:
MRI提示:左侧颞叶脑梗死。患者呼吸快,查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碱中毒。
给予镇静、面罩吸氧等治疗,血气分析逐渐好转。同时给予抗凝及改善循环等治疗。
次日早上查房时发现患者意识呈浅昏迷,GCS6分,呼吸仍快为30次/分,急查血气分析提示:
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三陆脑科专家讨论病情后治疗如下:
结合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考虑病情变化与大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相关。转入重症监护病房,给予镇痛、镇静、肌松及呼吸机辅助呼吸。调节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好转至正常范围;
同时给予低温、抗凝、改善循环、营养支持、输注血浆、控制血糖及抗感染等治疗;
7天后逐渐减少镇痛、镇静及肌松药物剂量,患者意识好转至朦胧状态,10天后患者意识基本清醒,转出重症监护病房;
给予高压氧等治疗后,患者意识完全清醒,双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
术后MRV
MRV提示:矢状窦后段出现充盈缺损,考虑矢状窦血栓(黄色箭头所指部位)。
病例总结如下
1、重视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的早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
2、正规、充分的抗凝治疗,能有效改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预后。
3、对于镇静镇痛并辅助呼吸机仍无法纠正的呼吸节律异常,可加用肌松药。
4、患者镇静10天,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得益于抗凝、改善循环、气压治疗和良好的护理。
5、在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给予镇静镇痛,减少脑代谢,能取得良好的脑保护作用。
6、长期昏迷病人,尤其是合并使用抗生素患者,早期鼻饲,并运用胃肠道保护剂及胃肠动力药,能有效预防消化道并发症。
7、严格目标值管理。
三陆脑科张洋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