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动脉血PH为7.35-7.45,平均为7.40。机体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以维持pH值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病因致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的现象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
一、酸碱的概念:
酸:化学反应中能释放H+的化学物质。
碱:化学反应中能接受H+的化学物质。
二、酸碱物质的来源:
酸的来源:
2.碱的来源:主要来自食物,如瓜果蔬菜,体内代谢也可生成少量碱性物质。
三、酸碱平衡的调节
血液的缓冲作用:主要靠缓冲系统来缓冲,其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碳酸氢盐缓冲系统。
2.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呼吸运动,调节CO2的排出量来控制血H2CO3来实现的。
特点:起效快;代偿能力强,但只能缓冲挥发酸。
3.组织细胞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是通过细胞内外离子交换进行的。
4.肾对酸碱平衡的调节:是通过排酸保碱实现的。
5.其他:骨骼缓冲作用和肝清除NH3
第二节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
一、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
二、酸碱平衡紊乱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
酸碱度(pH)
正常值:动脉血7.35~7.45
意义:区分酸碱中毒,但不能反映原因。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概念:物理溶解在血浆中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张力
3.标准碳酸氢盐
(standardbicarbonate,SB)
全血在标准条件下(38℃,血氧饱和度%,用PaCOmmHg气体平衡)测得的血浆中HCO3-浓度。
正常值:22~27mmol/L
意义: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实际碳酸氢盐
(actualbicarbonate,AB)
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实际血氧饱和度和实际PaCO2条件下测得血浆中HCO3-浓度。
正常时:AB=SB22~27mmol/L
意义(1)判断呼吸及代谢双因素的指标。
(2)AB与SB差值反映呼吸因素的变化。
4.缓冲碱(bufferbase,BB)
概念:标准条件下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总和。
正常值:45~55mmol/L
意义: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BB↓代酸
BB↑代碱
5.碱剩余(baseexcess,BE)
概念: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将1L全血标本滴定到pH为7.4时所用的酸或碱量。
用酸滴定称碱剩余(+BE),用碱滴定称碱缺失(-BE)。
正常值:0±3mmol/L(±3mmol/L)
意义: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BE3(正值):碱性物质多(代碱)
BE-3(负值):酸性物质多(代酸)
6.阴离子间隙(aniongap,AG)
概念:血浆中未测定阴离子(undeterminedanion,UA)与未测定阳离子(undeterminedcation,UC)的差值。
正常值:10~14mmol/L
意义:反映代谢因素,区别不同类型代谢性酸中毒。
第三节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一.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acidosis)
概念: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引起的PH下降,血浆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三)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
代谢性酸中毒时血气特点
(四)代谢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二、呼吸性酸中毒
(respiratoryacidosis)
概念:由于CO2的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pH下降,以血浆原发性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一)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
主要原因:CO2排出减少;CO2吸入过多。
(二)呼吸性酸中毒分类
(三)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
(四)呼吸性酸中毒的血气变化特点
(五)对机体的影响
(六)呼吸性酸中毒的防治原则
改善通气,排出体内潴留的CO2。
三.代谢性碱中毒(metabolicalkalosis)
概念:由血浆[HCO3-]原发性升高导致的血液pH升高。
(二)代谢性碱中毒的分类
1.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特点:补充NS有效;
见于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低氯
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特点:补充NS无效;
见于醛固醇增多症或低血钾
(三)代谢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
(四)代谢性碱中毒的血气变化特点
(五)对机体的影响
1.CNS: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改变
2.氧离曲线左移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不易释放出来,造成组织缺氧。
3.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pH升高——血游离钙减少,细胞膜阈电位下移
表现:肌肉痉挛、手足抽搐、惊厥等。
4.低钾血症
(六)防治原则
1.盐水反应性碱中毒
给予等张或半张盐水。
2.盐水抵抗性碱中毒
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
四、呼吸性碱中毒
(一)原因
主要原因:通气过度。
(二)分类
1.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2.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三)呼吸性碱中毒时机体的代偿调节
(四)呼吸性碱中毒的血气特点
(五)对机体的影响
基本同代碱
(六)防治原则
急性呼碱可吸入5%CO2混合气体。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
1.根据血液pH定酸碱。
2.根据原发变化判断性质。
3.根据代偿变化规律及计算代偿预计值判断时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还是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根据上面公式可知,单一性酸碱平衡紊乱时,HCO3-、H2CO3变化方向是一致的,比如代谢性酸中毒时,HCO3-原发性降低,会引起H2CO3的继发性降低,以保持它们的比值为20:1。变化方向一致时,需要计算代偿预计值,看是否在代偿范围之内,如果不在代偿范围之内,那表明还伴有其他酸碱平衡紊乱;若变化方向不一致时,那肯定是混合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举例
第一步:看PH定酸碱
该患者PH=7.32为酸中毒
第二步:根据原发变化定性质
该患者为糖尿病患者,且碳酸氢根为15mmol/L,明显减少,故为代谢性酸中毒。
第三步:计算代偿预计值判断是否合并有其他酸碱平衡紊乱
预测PaCO2=40-1.2×(24-15)±2
=27.2~31.2;
实际PaCO2=30在代偿范围以内,故该患者是单纯型代谢性酸中毒。
计算公式详见书本60页。
第一步:看PH定酸碱
该患者PH=7.26为酸中毒
第二步:根据原发变化定性质
该患者为休克患者,且碳酸氢根为16mmol/L,明显减少,故为代谢性酸中毒。
第三步:计算代偿预计值判断是否合并有其他酸碱平衡紊乱
预测PaCO2=40-1.2×(24-16)±2
=28.4~32.4;
实际PaCO2=41明显高于代偿范围,表明体内有过多二氧化碳潴留,故该患是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小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