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常因发病较急而又诊断不清危及患者生命。消化道出血通常分为上消化道出血与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指出血点位于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等部位的出血。国外资料显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其病死率接近10%。

一、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病变的性质、部位、失血量与速度,与患者的年龄、心肾功能等全身情况也有关系。急性大量出血多数表现为呕血;慢性小量出血则以粪便潜血阳性表现;出血部位在空肠曲氏韧带以上时,临床表现为呕血,如出血后血液在胃内潴留时间较久,因经胃酸作用变成酸性血红蛋白而呈咖啡色。如出血速度快而出血量又多。呕血的颜色是鲜红色。黑粪或柏油样粪便表示出血部位在上胃肠道,但如十二指肠部位病变的出血速度过快时,在肠道停留时间短,粪便颜色会变成紫红色。左半结肠出血时,粪便颜色为鲜红色。在空、回肠及右半结肠病变引起小量渗血时,也可有黑粪。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在出血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等老年基础病,虽出血量不大,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死亡危险因素。

二、急救措施: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掌握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下面这几条一定要记住:

1.如果大量出医院,则应立即安慰病人静卧,消除其紧张情绪,注意给病人保暖,让其保持侧卧、取头低脚高位,可在脚部垫枕头,与床面成30度角,这样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至心脏,首先保证大脑的血供。呕血时,病人的头要偏向一侧,以免血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2.病人的呕吐物或粪便要暂时保留,粗略估计其总量,并留取部分标本待就医时化验。

3.少搬动病人,更不能让病人走动,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呼吸、脉搏,并快速通知急救中心。

这些基本的急救措施加之急救医生的科学救治,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挽救病人的生命。最后,还要提醒肝病患者,尤其是肝硬化患者一定要定期复查,必要时应进行内镜诊断,预防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提示科学治疗和保养。

三、治疗:

卧床休息;观察神色和肢体皮肤是冷湿或温暖;记录血压、脉搏、出血量与每小时尿量;保持静脉能路并测定中心静脉压。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 引起窒息。大量出血者宜禁食,少量出血者可适当进流质。多数病人在出血后常有发热,一般无需使用抗生素。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止血处理:

1.补充血容量

2.口服止血剂

3.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粘膜

4.内镜直视下止血

5.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非外科手术治疗:①气囊压迫②经颈内静脉门腔分流术(TIPS)③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

6.手术处理

《“镜”彩人医》宣传片

点击播放

消化内科简介

消化内科是我院历史较久的老牌专科之一,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有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3名,硕士研究生4名,科室人员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室常年开展无痛胃镜、肠镜检查,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内镜下胃肠道息肉摘除、染色放大内镜、内镜下止血、内镜下取异物、食管曲张静脉的硬化剂注射与套扎治疗、消化道狭窄扩张及胃肠道支架植入术等。

近年来消化科开展内镜下胆总管结石取石、胆道支架置入(ERCP)、超声内镜(EUS)、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工作。

科室拥有独立的现代化内镜中心,就诊环境舒适,科室拥有进口的电子胃肠镜系统及先进的内镜消毒系统,内镜图像清晰,操作安全。

目前消化内科与上海、南京、南医院紧密协作,联合开展各类高难度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供稿者:周骁宇)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
北京中科助力白癜风康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yixiexie.net/zlff/201803/1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