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开始夹闭腹主动脉、记录时间、监控生命体征……”这是一场发生在如今和平年代、没有硝烟的战争。
医院,敌军是死神,我们只是小小的医护兵,能力微弱,责任却重大。无影灯下躺着的是一个将生命与信任交给我们的老人家。
年1月14月,这样一个年味渐浓的日子里,他被告知体内埋藏了一个定时“炸弹”,一个直径约5cm的腹主动脉瘤,医生建议手术,那年的他75岁。抱着一丝侥幸,他拒绝了。
年11月29日,复查见腹主动脉瘤比以之前明显增大,直径已经疯长到7cm,肿瘤远端累及髂总动脉,瘤体与瘤颈旋转成角畸形。瘤体破裂似乎不可避免了,此时病人已失去了行风险相对较小的介入手术的机会,医生虽然再次建议手术,可是却迫不得已选择开放手术,风险却比上一次倍增。那时他已77岁,考虑到自己风烛残年,不想给家人增加负担,他再次拒绝了。
年1年8日,死神终于是失去了耐性,它把“炸弹”爆炸的时间调前了,瘤体继续增大,病人出现了严重的呃逆,每天的生活都痛苦不堪。腹主动脉瘤破裂迫在眉睫,它不愿意再给病人讨价还价的机会。
这时病人忽然又想起了答应给他开刀的医生,一丝生的希望强烈地燃起了。本就饱受病痛折磨、年迈的躯体,能否承受巨大瘤体这个大魔头的摧残尚不得而知,而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代谢性酸中毒等多种帮凶包围着病人,随便一个都能轻易置病人于死地。但是患者与家属的再三请求,让我们似乎找不到停止不前的理由。
战斗终究是要打响的,战前的部署决定了成败的关键。在院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组织了多学科(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麻醉科等)会诊,全面掌控即将要面临的所有可能,患者和家属已做好了往前一步是希望,退后一步是深渊的决心。
年1年17日,在中山三院殷恒讳教授指导下,联合我科陈建安等多位医生开始了这场无影灯下看似平静,却凶险万分的战争。成功的关键在于暴露血管瘤-阻断血流-切除血管瘤-接上人造血管-恢复血流,看似简单的几步,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数小时的努力,我们成功了,这看似理所当然,却不一定是必然的结果,让我们的欢喜雀跃!每次的成功都让我们积累知识和经验,为了下一次理所当然的成功的努力!
与死神赛跑,往前一步是希望,退后一步是深渊,我们愿意在路上为你们保驾护航。今天,又一个年味渐浓的日子,病魔终于被击退,老人和家属脸上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康复出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