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液时应用晶体液的作用是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减轻内环境紊乱。含1%葡萄糖的醋酸钠林格液是一种新型的钠钾镁钙葡萄糖复方晶体溶液,因其具有代谢速度快、不含乳酸盐、不额外升高血糖等优点正逐渐代替乳酸林格注射液而广泛用于临床[1]。
本研究通过比较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醋酸钠林格氏液对围术期患者血乳酸、血糖、电解质的影响,为手术期间液体管理提供参考及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年3~7月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6例,ASA分级~级,年龄22~50岁,体重45~75kg,手术时间2h左右。所有患者无心肺疾患,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无肝肾功能异常;血红蛋白(Hb)≥g/L,红细胞比容(Hct)≥34%,无凝血功能异常,术中均未输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入手术室后常规监测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在局麻下行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直接动脉压。开放静脉通道,L组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乐加,mL/袋,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R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氏液(mL/袋,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B15024),两组输液均以10mL/kg·h的速率为基础,由麻醉医师据术前禁食时间、术中不显性蒸发、术中失血情况进行速率调整。两组患者均予咪达唑仑0.1mg/kg、维库溴铵0.1mg/kg、舒芬太尼0.3μg/kg和依托咪酯0.3mg/kg静脉推注后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设定潮气量(VT)8mL/kg、呼吸频率(R)12次/min,呼气末CO2分压维持35~45mmHg;七氟醚吸入联合异丙酚4mg/kg·h、瑞芬太尼4μg/kg·h静脉泵注维持麻醉,术中据血压情况调整七氟醚浓度,使血压控制在基础血压±20%以内。
1.3监测指标
分别于诱导前(T0)、诱导后1h时(T1)、诱导后2h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抽取动脉血,比较两组手术患者血乳酸、血糖及电解质浓度。
1.4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和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出血量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及出血量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23,x±s)
指标
R组
L组
手术时间(min)
±19
±23
输液总量(mL)
±
±
出血量(mL)
±35
±46
2.2血乳酸、血糖及电解质
两组患者T0、T1、T2及T3时点血Na+、K+、Cl-、Ca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L组T3时点乳酸水平降低,T0~T2时点血糖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围术期各时点血乳酸、血糖及血电解质水平(n=23,mmol/L,x±s)
指标
组别
围术期各时点
T0
T1
T2
T3
血乳酸
R
1.
1
±
0.
3
1.
1
±
0.
4
1.
1
±
0.
4
1.
2
±
0.
3
L
1.
0
±
0.
5
1.
0
±
0.
3
0.
9
±
0.
3
0.
9
±
0.
3
(1)
血糖
R
5.
1
±
0.
5
5.
5
±
0.
6
5.
4
±
0.
7
5.
4
±
0.
8
L
5.9±1.3(1)
5.9±1.2(1)
5.9±1.2(1)
5.7±1.2
血Na+
R
.
2
±4.7
.
3
±4.7
.
0
±4.
6
.
0
±3.7
L
.
8
±2.6
.
6
±2.5
.
9
±2.
5
.
0
±2.2
血K+
R
3.
8
±0.5
3.
7
±0.4
3.
8
±0.
4
4.
0
±0.4
L
3.
8
±0.8
3.
6
±0.3
3.
7
±0.
4
3.
8
±0.4
血Cl-
R
.
3
±4.9
.
6
±4.5
.
8
±4.
4
.
0
±3.9
L
.
4
±4.3
.
2
±3.8
.
0
±3.
1
.
7
±3.4
血Ca2+
R
1.16
±0.04
1.14
±0.04
1.14
±0.
04
1.16
±0.03
L
1.16
±0.05
1.16
±0.05
1.15
±0.
07
1.16
±0.05
(1)与R组比较,P<0.05
3讨论
晶体液是维持手术患者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液体,目前国内临床上常用的晶体液有两种:乳酸钠林格液和醋酸钠林格液。本研究所用醋酸钠林格液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是第三代的等张平衡晶体液,其成分为每mL液体中含氯化钠6.g、氯化钾0.30g、氯化镁0.g、醋酸钠2.g、枸橼酸钠0.g、葡萄糖酸钙0.g、葡萄糖10g。醋酸钠林格液电解质成份接近生理比例,而且使用醋酸钠取代了乳酸根,更适合术中用于补充细胞外液[2-3]。
本研究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为对照,评估术中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患者内环境的影响。当组织缺氧时,作为无氧糖酵解的代谢产物,[4]乳酸浓度升高。理论上输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乳酸额外增加可导致体内乳酸水平升高[5]。
本研究中,T0~T2时点两组乳酸浓度无差异,可能与两种液体输注时间较短有关,T3时点L组乳酸水平明显低于R组,是因为醋酸根代替乳酸根,醋酸代谢速度快,是乳酸的2倍,在肌肉及外周组织中迅速代谢为HCO-3,减轻肝脏负担,即使大量补充也不引起乳酸浓度增加。因此,对肝肾功能异常、酸中毒需长时间大量输入晶体液的患者来说,本研究认为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更有优势。对血糖的影响,R组输注后血糖水平在T1~T3时点较T0升高,可能是麻醉和手术应激下糖异生作用增强,抑制糖酵解通路,以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等[6]。L组输注后在T0~T2时点血糖水平原因导致较R组明显升高,可能与手术初期快速输注含葡萄糖的乐加体内不能及时处理有关。两组血糖T3时点浓度变化相似,血糖水平均在正常范围(3.9~6.1mmol/L),说明L组虽然为含糖溶液,但浓度仅为1%,没有额外增加血糖水平,且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不含乳酸根,防止了乳酸转化为葡萄糖,故长时间输注不会引起血糖升高。对电解质的影响,两组各时点血Na+、K+、Cl-、Ca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可维持围术期的电解质平衡。术中输注晶体液的主要目的并非扩容,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的配比与细胞外液非常接近,故长时间输注对维护患者内环境的稳定更有利。
综上,围术期输注醋酸钠林格液既可维持电解质和血糖水平正常,又不引起乳酸水平升高,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定,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4参考文献
[1]PerelP,RobertsI.Colloidsversuscrystalloidsforfluidre-suscitationincriticallyillpatients[J].CochraneDatabase,(16):CD.SystRev
[2]PemerA,HaaseN,GuttormsenAB,etal.Hydroxyethylstarch/0.42versusringer&apossacetateinseveresepsis[J].NEnglJMed,():-.
[3]GroeneveldAB,NavickisRJ,WilkesMM.Updateonthe中科白癜风新春喜相迎专家为你分析白蚀症有何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