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临床营养网(lcyycc)
细说糖尿病2:糖尿病危害到底有多大?
文章来源:冰球说医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作者:李红梅,上海铁道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同济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学硕士,复旦和杜克联合培养遗传学博士,博士后,现任强生中国感染和疫苗临床研发负责人。
糖尿病系列第二篇(点击标题直接查看:细说糖尿病1:为什么糖尿病人越来越多?),我们请李红梅博士给大家细细讲述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
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及时治疗控制而形成的多种并发症,危及健康和生命,所以不容忽视。
糖尿病的并发症
长期的血糖异常会导致大血管(心脑血管等)和微血管(肾脏、眼部血管等)的机能异常,发生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主要包括由于高血糖造成的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以及低血糖造成的低血糖发作。
慢性并发症又分为大血管并发症(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下肢血管病等)和微血管的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肾病)。
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合成为“三高”,三者常合并发生,即使一高先出现,也会随着病情的进展,促发二高甚至三高。
“中国心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冠心病患者的糖代谢(包括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异常率高达80%,较西方人高;冠心病患者餐后血糖高的比例高,如果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会漏诊75%的糖代谢异常。
另一方面,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比例很高。而心脑血管病加糖代谢异常,会明显增加死亡率。糖尿病患者的首要死亡原因便是心脑血管合并症或并发症,因此“三高”应该共同治疗。
糖尿病肾病是肾衰竭(尿毒症)的常见原因,在亚太地区的患病率较高。肾功能的减退与发生心血管病的风险增高明显有关,因此监测患者早期出现的微量白蛋白尿很重要。一旦发现异常,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并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慢性并发症大部分不会立即危及患者的生命,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自己、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比如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会导致视网膜的脱落,目前已经是成人失明的首要原因。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中,大约有20-40%并发视网膜病变,其中8%因此失明。
再比如我国50岁以上的下肢血管病患病率高达20%以上,加上糖尿病并发的神经病变使患者四肢感觉异常,增高了烫伤或其他损伤等风险,增加了足部感染的发生率,足部感染造成的溃疡又因糖尿病本身的免疫力低下而不易愈合,称为糖尿病足,导致截肢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40倍。约15%的糖尿病患者在其一生中会发生足部溃疡。
因此控制血糖在一个相对正常、稳定的范围内,推迟、减轻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所在。
图片来自丁香园
糖尿病也会低血糖?
血糖的正常范围就像一个钟摆的正常摆动幅度,钟摆发生故障了,一侧摆幅变大后,另一侧的摆幅也会相应变大,所以糖尿病既会发生高血糖,也容易发生低血糖。由于糖尿病的早诊断和降糖药物的使用,高血糖的急性并发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低血糖,尤其是隐匿性(无症状性)的低血糖发生率因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却有所增加。
对于非糖尿病人来说,血糖≤2.8mmol/L才被诊断为低血糖;而接受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即属于低血糖范畴。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有时感觉不到低血糖的发生,增加了严重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发作时,最初患者可出现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与血糖水平以及血糖的下降速度有关。若低血糖未被及时纠正,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认知障碍、抽搐和昏迷等中枢神经症状。老年患者可表现为行为异常或其他非典型症状,需要自我和家庭成员的仔细甄别。
一旦出现低血糖症兆,如还处于清醒状态,应立即补充糖份约15-20克,最好是含糖,尤其是含葡萄糖的饮料,其次是甜食,如糖块、含糖巧克力、饼干或者点心等;如已意识不清,则需周边人救助。
家人如发现患者手脚冰冷湿滑,神志不清,如有血糖仪,需立即测血糖,确认低血糖后,可扶患者成坐位,先慢慢喂患者进食适量含糖饮料或饮食,喂完后放成卧位时将头部侧偏,以防呛咳,待患者恢复意识后再根据血糖检测值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增加摄入。如无血糖仪也可先喂食患者少量含糖饮料,再送往急诊,以预防严重低血糖引起的脑损伤。
平时,患者(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最好准备一张糖尿病急救卡,上面写清姓名,糖尿病和合并疾病史,家人的联系电话,随时携带在身,以便单独外出时发生低血糖昏迷被送入急诊室后,医生可以及时处理,也便于联系到家人及早了解病情。
频繁发生低血糖,特别是老年患者,或病程较长、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需要医生调整用药,减少易引发低血糖的药物使用,并暂时放宽血糖控制标准,比如空腹<8.0mmol/L,餐后<12mmol/L左右即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糖尿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可以并发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血管阻塞及缺血性视神经变等多种眼病。
有研究表明,在糖尿病前期,已有约10%的患者发生眼底病变。而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每年约5%-10%出现眼底血管增生。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目前成人失明的首要原因。
糖尿病的视网膜病变在早期是眼底血管增生,出现的微动脉瘤,动脉瘤破裂后出血,血液凝固时牵扯周边视网膜,会使部分点视野模糊或缺失,多处血管瘤破裂出血凝固,可牵扯一片或整片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落失明,整个过程可持续数年到数十年。
建议患者平时注意控制血糖,定期到眼科进行眼底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已经造成的失明,目前尚无很好的办法治疗。
糖尿病足的防治
糖尿病足如果不及时治疗易导致截肢,所以预防其发生或及早救治尤为重要。
糖尿病足的发病有以下几个因素:神经病变使患者对损伤反应迟钝、血管硬化阻塞使供血不足加上感染后创面不易愈合,最终导致组织坏死。
糖尿病足的治疗主要是降糖,控制感染等,一旦发展到组织坏死阶段,治疗比较困难,可能要通过截肢以控制感染向上蔓延。
患者可定期检查双脚有无破损、保持皮肤清洁、检查皮肤颜色有无局部变暗变红(供血不足),皮肤温度是否正常(过高可能有感染迹象,过低可能提示动脉硬化阻塞致供血不足),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等;平时还要穿棉质的、口较松的袜子和宽松鞋子,不用过烫的水泡脚以免烫伤等等。
正常视网膜(左),糖尿病视网膜(右)。ImagefromtheInternet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
截止到年9月16号上午8:00时,本平台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最好主治白癜风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