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比较全科普病因危害表现诊

????

心脑血管病

人类致命的“头号杀手”

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死亡病因最高的“头号杀手”,也是人们健康的“无声凶煞”!

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形成“四高一多”的特点。

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三高罪魁祸首心脑血管病元凶、祸首

01

“三高”介绍

“三高症”是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和高脂血症。

它们是现代社会所派生出来的“富贵病”,特别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

可能单独存在,也可能相互关联。所以,出现这三种疾患中的任何一种,后期都易形成了“三高症”。

02

“三高”危害

在中国人的十大死亡原因中,与“三高”相关的死亡人数也占总死亡人数的27%。

1、高血脂危害:

是引发和加重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眼底出血、失明、周围血管疾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主要祸因;

同时也是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等导致植物人、瘫痪、死亡等的主因。

2、高血压危害:

高血压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心、脑、肾三个重要的生命器官就会受到致命性打击,从而产生严重的并发症。

心: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

脑: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塞、脑血管破裂;

肾: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3、高血糖的危害:

血糖高就是糖尿病,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怕的是并发症,患者往往死与并发症。并发症主要有:

1)感染:

糖尿病病人的高血糖状态有利于细菌在体内生长繁殖,同时高血糖状态也抑制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能力,使病人的抗感染能力下降。常见的有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多发生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糖尿病病人胰岛素严重不足,脂肪分解加速,生成大量脂肪酸。

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其中间代谢产物酮体在血中的浓度显著升高,而肝外组织对酮体的利用大大减少,导致高酮体血症和尿酮体。由于酮体是酸性物质,致使体内发生代谢性酸中毒。

3)糖尿病肾病:

也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为糖尿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4)心脏病变:

糖尿病人发生冠心病的机会是非糖尿病病人的2~3倍,常见的有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塞等。

5)神经病变:

在高血糖状态下,神经细胞、神经纤维易产生病变。临床表现为四肢自发性疼痛、麻木感、感觉减退。个别患者出现局部肌无力、肌萎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尿潴留、阳痿等。

6)眼部病变:

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常见的病变有红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等。

7)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人因神经末梢病变,下肢供血不足及细菌感染引起足部疼痛、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统称为糖尿病足溃烂。

03

“三高”病因

由于长时间饮食习惯问题,饮食中脂类过多,醇类过多。同时又没有合理的运动促进脂类醇类的代谢,导致体内脂类醇类物质逐渐增多,掺杂在血液中,使毛细血管堵塞。

随着时间的推移,脂类醇类物质容易和体内游离的矿物质离子结合,形成血栓。血栓容易在血管的拐角处,或者瓶颈处堆积,钙化。

同时血栓越来越多,使血管直径缩小。心脏为了保持足够的供血量,就增加血压,造成高血压疾病。

如果血压过高,可能导致血管崩裂,于是产生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果由于堵塞供血不足,即为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形成过程

高血压是动脉血管内的压力异常升高,动脉血管如同流水的管道,心脏如同水泵,管道内的压力异常升高,泵就要用更大的力量将水泵到管道内,久而久之,泵就会因劳累而损害;

同理,长期的高血压若不及时有效的降压,心脏就会因过度劳累而代偿性有肥厚扩大,进而出现功能衰竭,这就是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管道内压力过高,脆弱硬化部分的管道就容易爆裂,发生在脑血管,就是出血性脑率中;

同样,肾脏微细的管道在长期高压的影响下发生硬化、狭窄、功能损害,从而排除身体内毒物的功能受损,体内有毒物质贮留于血内,即成为肾功能衰竭、尿毒症。

04

“三高”临床表现

(一)高血压

早期:高血压病人可表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眼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手脚麻木、疲乏无力、易烦躁等症状,这些症状多为高级神经功能失调所致,其轻重与血压增高程度可不一致。

后期:血压常持续在较高水平,并伴有脑、心、肾等器官受损的表现。这些器官受损可以是高血压直接损害造成的,也可以是间接地通过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产生而造成的。这些器官受损的早期可无症状,最后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发生衰竭。

(二)高血糖

最常见的高血糖症是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使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素代谢异常。

此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严重时可以引起全身性疾病,使人致残、致盲,甚至致死。糖尿病的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下降。

(三)高血脂

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如果血脂过多,容易造成“血稠”,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逐渐堵塞血管,使血流变慢,严重时血流中断。

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心脏,就会引起冠心病;

发生在脑部会出现脑中风;

如果堵塞眼底血管,将导致视力下降、失明;

如果发生在肾脏,就会引起肾动脉硬化,肾功能衰竭;发生在下肢,会出现肢体坏死、溃烂等。

此外,高血脂可引发高血压、诱发胆结石、胰腺炎,加重肝炎、老年痴呆等疾病。

年轻人就不会患“三高症”吗?

现在,年轻人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的人数正逐年增加,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甚至认为高血压只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就很容易耽误了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27岁小伙通宵加班后脑中风

出事的小伙在IT公司工作,平常工作很忙,常常要加班,碰上赶项目还得通宵。

前几天,在通宵做完一个项目后,他发现自己嘴角歪斜,左边手脚很麻木,没有一点力气,同事医院。

检查结果显示他是脑中风,医生一量血压,上面,下面,但这位小伙压根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他说,单位每年安排体检,有做抽血、B超,但从来不量血压,他觉得自己那么年轻,高血压不会找上自己。

心脏B超显示,他已出现心肌肥厚的现象,一般而言,要得高血压至少3-5年才会有这种情况。

其实,这个小伙身上集中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多重高危因素。首先,他的父母都有高血压病史,虽然在四五十岁才发病。其次,他体型很胖,还伴有高血脂、高尿酸的问题。

“如果能早点重视起来,及早干预,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该院心内科主任无奈地说。

临床上一半患者不知自己血压高!

王主任说,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有明显年轻化趋势。虽然一些患者有头昏、头胀、胸闷等症状,但临床上,至少有50%的高血压患者不会出现症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血压超标的。

05

“三高”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WHO/ISH)将高血压分期为:

理想血压 /80mmHg

正常高值 ~/85~89mmHg

1级高血压(轻度)~/90~99mmHg

2级高血压(中度)~/~mmHg

3级高血压(重度)≥/mmHg

★高血压的治疗对象

1、高血压2级(血压等于或大于mmHg)或以上患者。

2、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已有心、脑、肾靶器官损害和并发症患者。

3、凡血压持续6个月以上,改善生活行为后仍未获得有效控制者。

4、从心血管危险分层的角度,高危和极高危患者必须使用降压药物强化治疗。

★高血压的控制目标值

1、原则上应将血压将到者能最大耐受的水平,目前一般主张血压控制目标值至少小于/90mmHg。

2、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者,血压控制目标值应小于/80mmHg?br/3、根据临床试验已获得的证据,老年收缩期性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mmHg,舒张压小于90mmHg但不应低于65-70mmHg。

★告别三高症:

走出单纯降压的五大误区

误区之一: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误区之二:血压一降,立即停药。

误区之三:不懂装懂自行治疗。

误区之四:不依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标。

误区之五:单纯降压,不做综合治疗。

高血糖的诊断标准

随机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一般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时),并结合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常分为1型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非胰岛素依赖型两种。

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含量降低,9.0毫摩尔/升。

06

“三高”相互关系

高血脂与高血压的互相影响

血脂长久的积累可造成血管硬化,使血管壁弹性减弱,血压升高。

这就是高血脂与高血压的互相影响,并不是只有坏的影响,因为同时患有高血脂和高血压,高脂血症还能使抗高血压药的敏感性得到降低,所以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不止要单方面治疗,应协调进行。

高血脂与高血糖的互相影响

很多糖尿病人都伴有高脂血症。

糖尿病引发血脂增高主要是胰岛素不足时,体内脂酶活性就会减低,因此血脂容易增高。糖尿病同时还伴蛋白质和水、脂肪、电介质的紊乱。

如果糖尿病人运动少,却吃得过多,就会使体内脂类合成增多,导致血脂增高。

而高血脂患者由于胰岛素在不利变化时,易诱发糖尿病。

高血压与糖尿病的互相影响

尤其是肥胖型高血压病人常伴有糖尿病,相反亦是如此。所以很多专家学者将两者称之同源性疾病。

主要原因是:它们可能存有共同的遗传基因;糖尿病易引起肾脏损害,从而使血压升高。此外糖尿病人由于血糖增高,间接引起高血压。

07

“三高”调理方法

高血压病

一、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大喜大悲。

人在情绪波动,出现大喜大悲时,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使心跳加快,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舒张压明显上升,如此反复,血压升高,便会引起高血压病。

二、生活要有规律。

有规律的生活,对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做到劳逸结合,每天保持充足的睡眠,白天要有1~2小时的活动时间。

三、合理饮食,避免肥胖。

合理的饮食是指高纤维素、低盐及低脂饮食,应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等,以免引起肥胖。严格控制食盐的用量,每天以4~6克为宜。钙剂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多食用含钙较高的食物,例如:牛奶、虾皮、萝卜、蜂蜜等。

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适当的运动锻炼,能舒筋活络,畅通气血,对预防高血压病有积极的作用。可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选择快步走、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做一项运动都要注意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方可见效。

此外,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常听听优美的音乐,能使心情舒畅,身心得到放松,从而避免因过度紧张而使血压升高。如果已患高血压病,经自我调节治疗无效时,医院就诊,通过合理用药来控制高血压病。

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关键是做到“多懂少吃勤运动,精神放松少得病”。

多懂:即对糖尿病的知识多懂一点,对其危害多懂一点,对其预防措施多懂一点;

少吃:就是让摄取的总热量少一点,不只是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别是高热量的副食要少吃,要科学合理地吃,不要胡吃乱吃;

勤动:要经常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再加上锻炼,身体就不至于过胖,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机会就会减少,控制体重是很重要的一条;

精神放松:是指做好自我心理调节,一个好的心态对预防糖尿病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四个要点希望大家能切实做到并长期坚持,糖尿病就不会来“侵扰”你了。

高血脂症

一、合理调节饮食结构

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选用低脂食物(植物油、酸牛奶等),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水果、蔬菜、面包和谷类食物等)。

二、改善生活方式:

(1)减肥,肥胖就是脂肪过剩;

(2)戒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可引发和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发展;

(3)控制饮酒。少量饮酒对身体有利,多饮则有害。酒热量高,多喝加重肥胖;

(4)进行有氧运动(慢跑等)

三、合理调节饮食结构和改变生活方式

高血脂不能有效控制时,要合理服用降血脂药物,把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

免责声明:此信息来源于网络,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

长按







































中科UM-D
白癫疯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yixiexie.net/lcjc/1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