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生期(perinatal),也称:围产期。是指孕妇围绕生产过程的一段特殊时期。分为产前,产时和产后三个阶段。一般是指自怀孕第28周到出生后一周这段时期。由于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出生后产褥期的早期是与妊娠和分娩有关的各种妇科疾病的高发时期,所以围生期作为产科学的一个重要时期而被命名,围生期保健则是预防与生产有关的各种疾病的重要措施,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围生期(perinatal):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包括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是指自怀孕第28周到出生后一周,这段时期,新生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尤以第一周为高。(第七版教材)。
围生期是近二十几年来提出的一个特定阶段,从“围生”两字可以了解是指“出生前后”,围生期就是指出生前后的一个阶段。目前国际上一般都认为自怀孕第28周到出生后一周这段时期定为围生期;在这阶段中的胎儿和新生儿则称为围生儿。围生儿很容易受到胎内、分娩过程中及出生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患病,甚至死亡,所以围生儿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妇幼卫生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
那么围生儿血气分析的检测,也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一项诊疗手段。
一.胎儿血气和酸碱平衡
脐血血气分析是国际公认的
反映胎儿氧合、酸碱状况最客观的指标ACOG、AAP、国际权威专著将其列为
评估围生儿窒息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
血气正常,可否定窒息及其与脑瘫的关联
1.胎儿血气和酸碱平衡的生理学
胎儿期母、儿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
母体侧PO2高,儿体侧PO2低
两者之差,决定着O2的弥散力
O2在血中绝大部分与Hb结合
只有离解的氧才形成PO2
胎儿Hb的氧离曲线左移
与O2的亲和力较强
在血氧含量相等时PO2较低
有利从母体侧摄取O2
在母儿两侧PO2相同时
儿体血氧含量较高,
PO2为27mmHg时血氧含量ml/L
接近子宫动脉的血氧含量ml/L
适当的血氧含量有利胎儿的氧供
有利胎儿的生长发育
胎儿的PO2较低
是维持高肺血管阻力所必需
是维持动脉导管开放所必需
且胎儿并不以PO2较低为患
其pH仍保持在正常范围
胎儿PO2较低是生理性的
胎儿代谢产生的CO2
通过胎盘迅速弥散,由母体排泄
儿、母两侧的CO2差
决定CO2弥散的速度
孕酮引起的妊娠期高通气
母体侧PCO2较未孕时下降5~10mmHg
有利胎儿CO2排泄
胎儿脐静脉血的血气值为:
pH7.31±0.05~7.39±0.05
PO.8±9.3~55.0±7mmHg
PCO.9±4.0~44.8±6.4mmHg
BE-2.3±-0.7~-4.2±-0.3mmol/L
脐动脉血pH、PO2稍低,PCO2稍高
胎儿pH稍低是维持胎儿循环所必需
同样是生理性的
2.胎儿血气的监测方法
﹡B超引导下脐血管穿剌
有引起损伤、出血、感染的危险
限用于个别特殊病例
﹡产程中胎儿头皮血气监测
取血较难,易受空气影响
只能反映胎儿瞬间的血气情况
不能连续反映胎儿血气的动态变化
﹡产程中连续头皮下组织pH监测
电极操作困难,难以推广
﹡产程中TcPO2或TcSO2监测
能连续反映胎儿血气的变化
是当前国际上应用最广的方法
﹡光子经腹壁胎儿脉搏SO2监测
高新技术,如研究成功,当易推广
﹡出生后立即脐血血气检测
可反映产程中胎儿血气变化的结局
出生后立即用两把止血钳夹住一段脐带
用肝素化毛细玻管与5号半头皮针相连
吸取脐A血25~50μl
尽快送检,勿超1h,冰箱冷冻层勿超6h
脐A血来自胎儿,准确反映胎儿血气状况
脐V血来自胎盘,反映母儿混合酸碱状况
3.正常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值
4.脐血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
是诊断围生期窒息必不可少的指标之一
Apgar评分诊断窒息敏感性高特异性低
只能反映新生儿有无抑制(depression)
不能识别抑制的病因
如用作诊断窒息的唯一标准
误诊高达50%~80%
窒息的本质是损伤性的缺氧酸中毒
Avery’sNeonatology6th:
Apgar评分只反映患儿的表象
血气直接反映体内氧合和酸硷状况
特异性较强
是国际上公认诊断窒息的必备指标
血气分析值达不到指标,可否定窒息
5.脐血血气参数的意义和界值
pH最重要,排除母体酸中毒的影响后
反映儿体缺氧和高碳酸血症
BE和PCO2有助识别酸中毒的性质
PO2意义最小,和PCO2在产程中波动大
难以准确反映儿体的血气情况
pH、BE是血气变化的后果,变化缓渐
故国际上以pH作为判断血气异常的指标
脐动脉血pH的统计学低限值为7.00
中华儿科杂志,,44(3):-
中华儿科杂志,,48(9):-
鉴于单纯pH7.00~7.10极少病征
ACOG、AAP选择pH﹤7.00作为临界值
由于pH检测值须经临床校正及个体差异
“统计学上的正常范围低限值”
不完全等于“临床病理学的临界值”!
酸中毒的损伤性源于其代谢性成分
脐A血气用于评估窒息须经临床校正
按Eisenberg公式排除其呼吸性成分:
pH检测值+(PCO2检测值-50)×0.08
国际权威文献指出:未经校正的pH值
不能作为诊断窒息的依据
“胎儿像生活在高原上的居民”(James语)
有其自己的生理血气值
不能用新生儿的正常血气值评估胎儿血气
和产程中血气,产程中由于氧耗↑
宫缩使胎盘血气交换阵阵中断
其PO2↓、PCO2↑、pH↓、BE↓
只要未严重到失去代偿(脏器损伤)
亦属生理性的自然过程,不能视为异常
窒息的病理生理程序为:
缺氧→酸中毒→代偿→失代偿→脏损
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
生理性应激阶段只能诊断缺氧、酸中毒
当失代偿产生了病理后果才能诊断窒息
区别在于代偿和失代偿的分界点
6.脐动脉血气是诊断窒息的必备指标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①有产前危险因素(病因)
②1minApgar评分≤7(临床表现)
③脐A血pH<7.20,<7.00+低评分可确诊
④至少1个脏器受损(失代偿证据)
⑤排除其它病因(鉴别诊断)
二.新生儿血气和酸碱平衡
1.新生儿出生后的血气变化
常见混合性酸中毒,pH为7.20±0.10
随着呼吸的建立,PaCO2↓,PaO2↑
呼吸性酸中毒迅速消除
代谢性酸中毒持续较久
呈代偿性,无症状,属生理性
出生后12~24h恢复正常
出生后几秒至几分钟内
PaCO2即降至正常水平
PaO2有一逐渐上升的过程
24h内才达正常水平80~mmHg
TcSO2在生后10~15min可达95%以上
窒息复苏应以出生后动态PaO2为目标
以免加重过氧化损伤
2.出生后24hPaO2之变化
3.血气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⑴血液酸碱度(pH)
在溶液中释放[H+]者为酸
接受[H+]者为碱
溶液内[H+]的浓度决定其酸度
pH是溶液内[H+]浓度的负对数
即pH=-log[H+]=log[H+]-7
pH值取决于BHCO3和H2CO3之比(正常20:1)
如一方改变,另一方作相应增减保持20:1
pH值即可不变,即达到代偿
反之,称失代偿
需知:pH1.0=0.1g[H+]/L
pH2.0=0.01g[H+]/L
pH3.0=0.g[H+]/L
pH4.0=0.0g[H+]/L
pH7.0=0.0000g[H+]/L
与pH7.35时比较
pH7.20时H+浓度增加40%
pH7.10时H+浓度增加80%
pH7.00时H+浓度增加%
pH值极小的变化表示H+浓度极大的变化
当pH降至6.8或升至7.8时人体不能生存
⑵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O2
指血中溶解的氧分子产生的压力
反映机体的氧合情况、缺氧程度
氧在血中绝大部分与Hb结合成HbO2
极少以溶解形式存在(0.3ml/ml)
PaO2正常值为80~mmHg
一般1gHb最多与1.34mlO2结合
如Hb为15g/ml,全部与O2结合
则SO2为%,氧容量为20.1ml
若氧容量为10ml,则SO2为50%
SO2正常值为95%~%
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代表物理溶解于血浆中CO2的压力
反映肺泡通气和血中CO2的潴留情况
正常值为30~40mmHg
过高:通气不足,呼吸性酸中毒
过低:通气过度,呼吸性碱中毒
⑷实际碳酸氢盐(AB)
系隔绝空气的血标本
在实际PCO2和SO2条件下测得的浓度
受呼吸和代谢的影响
正常值为22~26mmol/L
为粗略判断酸碱状况的指标
⑸标准碳酸氢盐(SB)
在标准状况下
(38℃、PCOmmHg、SO2%)
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它完全排除了呼吸因素
故为判断代谢性因素的较好指标
正常值为22~27mmol/L
AB≈SB两者均正常为酸碱内环境正常
AB≈SB两者均低于正常
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期
AB≈SB两者均高于正常
为代谢碱中毒未代偿期
AB>SB表示呼酸或代碱
AB<SB表示呼碱或代酸
⑹缓冲碱(BB)
指血中一切有缓冲作用阴离子的总和
血浆缓冲碱=[HCO3-]+[Pr-]
=24mmol/L+17mmol/L=41mmol/L
全血缓冲碱=[HCO3-]+[Pr-]+[Hb-]
=41mmol/L+6.3mmol/L=47.3mmol/L
血浆缓冲碱正常范围42±2mmol/L
全血缓冲碱正常范围50±5mmol/L
为反映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PCO2对其无明显影响
BB减少:代酸
BB增加:代碱
⑺剩余碱(BE)
在标准状况下
用酸或碱将人体1L血浆或全血
滴定至pH=7.40所需的酸或碱量
需用酸滴定,为碱过剩(+BE)
需用碱滴定,为碱缺失(-BE或BD)
正常值-10~-2mmol/L
反映总缓冲碱的变化,比SB更全面
⑻氧离解曲线
PaO2与SO2关系的“S”形曲线
PaO2↑SO2亦↑;PaO2↓SO2亦↓
新生儿FP多,对氧亲和力强,曲线左移
在同一SO2下,PaO2较成人低
SO%时成人PaO2为50mmHg
新生儿为40mmHg!
故新生儿氧疗SO2应保持在90%~95%
4.血气用于肺氧合功能监测
SaO2:正常值95%~%
PaO2:正常值80~mmHg
AaDO2:25mmHg为异常
PaO2/PAO2:0.78为异常
PaO2/FiO2:为异常
OI=FiO2×MAP×/PaO2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的计算
AaDO2=PAO2-PaO2
PAO2=PIO2-PACO2
PiO2=(–60)×FiO2
PACO2≈PaCO2
AaDO2=(–60)×FiO2-PaCO2-PaO2
肺换气功能障碍,AaDO2↑
正常值<25mmHg
5.血气用于判断酸碱失衡
缓冲体系
⑴血液缓冲作用(三对弱酸及其盐)
⑵肺脏的缓冲作用
[H+]↑:刺激中枢和周围化学感受器
呼吸加深加快,排出更多CO2
[H+]↓:对化学感受器起负反馈
呼吸变浅变慢,保留更多CO2
⑶肾脏的缓冲作用
[H+]↑或[HCO3-]↓:
排H+↑,K+回吸收↑
排固定酸↑,HCO3-回吸收↑
[H+]↓或[HCO3-]↑:
排K+↑,H+回吸收↑
HCO3-排泄↑
酸碱平衡的代偿时间
稀释(局部作用)几秒钟
缓冲系统几分钟
呼吸系统几小时
肾脏≥1天
6.血气有助识别酸碱失衡类型
7.血气有助计算阴离子间隙(AG)
血浆中阴、阳离子相等(mmol/L)
AG指Cl-和HCO3-以外的阴离子
减去Na+以外的阳离子
实际可按下式计算:
AG=Na+-Cl--HCO3-=--24
=12mmol/L,正常范围8~16mmol/L
高AG酸中毒见于乳酸性酸中毒
低氧血症、休克等
或酮症性酸中毒(糖尿病、饥饿等)
治疗:通畅气道、给O2、改善循环
正常或低AG酸中毒:HCO3-损失过多
腹泻、肾小管性酸中毒等
用碱性药效果明显
8.血气有助鉴别紫绀的原因
血气进一步鉴别肺原性和心源性紫绀
比X线、彩超获得结果快
PaCO2增高伴吸气三凹提示肺源性
三高试验:复苏囊高氧、高压、高频通气
肺源性者PaO2可升至正常
心源性者包括PPHN则改善甚微
PPHN经“三高”机械通气血气无明显改善
提示需加用血管扩张剂,如iNO等
9.血气是上机和调节参数的方向盘上机指征:
氧疗和CPAP难纠正的呼衰
Ⅰ型:PaO2﹤50mmHg
Ⅱ型:PaO2﹤50mmHg
PaCO2﹥60mmHg
目标值:PaO~70mmHg
PaCO~50mmHg
10.血气指导下的低氧血症处理步骤
小结
血气反映围生儿病理生理和生化变化
是诊断窒息和HIE重要的客观依据
脐A血pH不达标,可否定窒息、HIE
在产房、手术室有助指导继续复苏
有助鉴别肺源性、心源性、血源性紫绀
可确诊呼吸衰竭及其类型
指导氧疗和机械通气
有助识别各类酸碱失衡,指导治疗
是所有新生儿医师必须掌握的技术武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