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期,大家都背过「休克、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适时补碱。
休克补液,为什么要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笔者整理了丁香园站友
漩涡一拳、虔诚学医人、卢欢的精彩回复,解释如下。什么是「盐」,什么是「糖」?
1.区别点:体液渗透压与张力
在解释糖盐区别之前,我们先复习下体液渗透压与张力。
体液渗透压:指体液中所含溶质的总量,不论是否可通过半透膜,代表了溶质对水的吸引力;
体液张力:指体液中不能自由通过半透膜(如细胞膜)的溶质量。
体液张力的改变常伴有渗透压的改变,但渗透压的改变并不一定伴有张力的改变。
张力的本质是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即:张力=有效渗透压,「有效」这个词很关键!
2.认识糖、盐
临床中的「盐」:
指的是0.9%NaCl,即生理盐水(NS,normalsaline)。顺便提一句,生理盐水的缩写是NS,不是0.9%NS。
NS是等渗等张溶液,即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仅相当于血浆总渗透压的1/)。
临床中的「糖」:
有5%GS、10%GS、50%GS。其中5%GS是等渗等张的。由于葡萄糖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代谢成水,临床常常将GS视为0张也就是水,但在糖代谢障碍(如高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应谨慎应用。
简单小结:
生理盐水是等渗等张液,可以较好的维持血管的血容量;糖水是等渗低张液,会很快随着代谢从血管中减少。
什么是「晶」,什么是「胶」?
晶体液与胶体液的区别仅是溶质分子质量的大小。
晶体:溶质分子质量u,分子可自由通过大部分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内外具有相同的晶体渗透压;
胶体:溶质分子质量≥u,分子不能自由通过大部分毛细血管,而在血管内产生较高的胶体渗透压。
晶体是血浆渗透压最主要组成部分,血浆中的胶体渗透压仅仅占据极小的比例。
为什么「先盐后糖、先晶后胶」?
该部分参考整理自版《急性循环衰竭中国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1.说说休克治疗
休克(急性循环衰竭)的表现:组织灌注不足!意识改变、尿量减少、皮肤湿冷等。
休克治疗目标:改善氧利用障碍及微循环,恢复内环境稳定。患者休克了,你得赶紧扩容啊。
补液也是「液体复苏治疗」的通俗说法,这里的液体包括:葡萄糖水、生理盐水、电解质、胶体、血液、酸性或碱性液体等等。
提示:液体复苏不能抗炎啊,循环改善过来了,还得抗炎啥的。
2.扒扒补液原则
(1)为啥「先盐后糖」?
先补糖:糖会代谢,因为糖经过代谢后还会形成低渗液,而且扩容性比较小,因此影响吸收。快速输糖水还容易导致应激性低血糖,结果更糟。
先补盐:盐水能扩容,在补液过程中可以选择速度较快的静输方式,还能同时使用多个静脉通道进行补充,这样才能充分使补液扩容,快速吸收。
你得先把电解质补充足,先输葡萄糖容易造成电解质紊乱。如果先糖后盐,糖被细胞摄取利用之后,血浆渗透压将极速下降,会导致水中毒。
(2)为啥「先晶后胶」?
晶体溶液可以有效的纠正体液及电解质平衡,而胶体溶液是增加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提高血压。
先胶体:血容量是上去了,你电解质反而更加失衡。这个跟「先盐后糖」说法差不多得。
先晶体:能补充血容量外,由于容易渗出血管壁,还能恢复组织间液;还可以降低血液的粘稠度,疏通微循环,有利于氧气的运送和细胞代谢。
胶体不易通过细胞膜,会产生细胞内外渗透压差,如果先胶后晶,会导致红细胞等脱水。而先补晶体液,则会平衡分配到细胞内外。
(3)为啥「先快后慢」?
液体应快速输注以观察机体对输注液体的反应,但要避免过快而导致肺水肿,一般采用~mL,液体在20~30min内输入,先快后慢(心源性休克患者除外)。
笔者小结
经常有医学生感慨:教科书那么厚,怎么背得完?
口诀确实简化了教科书内容,但如何将口诀结合临床,并灵活应用呢?不妨在记忆之前,多问几个为什么。
点击下方关键词即刻获取相应文章
感冒猝死定制头像
失眠药
气到中毒流感咋治
胰岛素
碱中毒
被猪咬伤需要打狂犬吗
CPR按断肋骨
甘露醇致死
头孢配酒?
五颜六色的尿
荔枝中毒
变色龙奥美拉唑
少年服感冒药后自杀
激素停药
HP阳性要不要治
氯吡格雷基因检测
降压药
纠正低血钾
阿托品和莨菪两兄弟
抗菌药
非甾体抗炎药
林黛玉的病
脱发
编辑
鹤儿
投稿及合作
zhaohe
dxy.cn题图
站酷海洛
简单三步,将我设为「星标」
用药资讯抢先获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