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西医的开拓者司督阁一司督阁在奉

今天,无论是居住在繁华都市还是穷乡僻壤的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西医,没有人会对诸如听诊器、注射器、手术刀、X光这样常见的医疗器械感到神奇,更没有人会对白内障剥离和截肢这类一般的手术感到惊叹。可是,多年前,在清朝的陪都盛京,在辽阔的东北腹地,主要是依靠中医治疗各种疾病。由于“民智闭塞,对于西欧之新学术知识毫无认知,而于现代医学术更乏信仰,率皆以剖腹截肢为不可能,而叩听检查为施魔术,故对此碧眼黄发者惧而避之”。是司督阁把西医带到了奉天,带到了东北,东北西医的第一个传播者当属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司督阁(—),英国人,英文名字:DugaldChristie,翻译为杜格尔德·克里斯蒂,司督阁是他的中文名字。司督阁年生于英国苏格兰,26岁英国爱丁堡大学医学传教士学院毕业。年时年26岁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读书时的司督阁实习一年后,27岁的他接受苏格兰长老会的派遣,经由牛庄(今营口)来到奉天,从事施医布道工作。年,他在奉天小河沿民房中开办一个简陋的诊所,应用西医、西药诊治疾病,成为在我国奉天乃至东北地区使用西医、西药治疗疾病的开拓者。医院年,因年事已高,他辞职返回了英国爱丁堡。从年到年,40年时间,司督阁先后在沈阳建立起第一家诊所、医院、第一所医科大学,每年诊治的患者从数百人、数千人、数万人,到数十万人。司督阁参加了年沈阳大霍乱的救助,医院的创建,年至年日俄战争受害者的收容,年至年抗击肺鼠疫的斗争。为此,人们称他为奉天神医和奉天圣人。中国政府、英国政府等先后为其授勋,以表彰他在救死扶伤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医院创始人司督阁(——)关于东北西医的开拓者——司督阁分四部分记述。司督阁在奉天建医院年,司督阁来到了奉天。因其外国人身份,他既租不到也买不到房子。后在小河沿的有一家因死了人感到晦气,才把房子卖给了他。司督阁就在这处房产开办了盛京诊所。因免收全部费用,故称医院。医院医院开张时,来医院的人很多,但都不是为了治病,而是要看看这位大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人们从司督阁手中领了些西药片,出门不远就都扔了,人们不了解、不信任西医。到医院的病人只是在中医认为没有希望的才转到这里。随着治愈的病人多起来,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的治愈,如“瞎子”(白内障患者)、霍乱等病的治愈,医院声望大增,来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年就接近万人。具体看以下两个事例:司督阁在其著的《奉天三十年》一书中写道:“医院里住过的早期患者中,有两个满洲(东北地区)最早的白内障手术病例。一个是奉天的商人,他的右眼已经失明数年,此时,因为同样的原因,他的左眼也接近失明。此人颇有名气,况且让瞎子复明在满洲从来没有听说过,因此,这个病例对我们来说非同一般。小医院室内光线相当昏暗,我们索性把手术台拉到院子里。许多人聚集在周围观看,其中包括一些政府官员。手术在众目睽睽之下和屏息期待之中进行,一切都相当顺利。当我伸出手指时,人们听到那位商人说出了手指的数目,结果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医院的病人年夏8月的一天下午,一辆豪华马车送来了一位病情危重的满族妇女。这位妇女是镇守凤凰城(今辽宁省凤城县)守尉的夫人。司督阁迅速为病人检查后诊断为重症霍乱。守尉夫人由于剧烈腹泻、呕吐,造成严重脱水,已经出现循环衰竭及代谢性酸中毒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有可能死亡。司督阁立即采用静脉内输液疗法,给守尉夫人静脉输液补充盐水和电解质。当司督阁夫人伊丽莎白将配置好的液体准备给守尉夫人静脉注射的时候,守尉的管家看到连接玻璃瓶子的胶皮管子和滴着水的针头时惊恐万分,惶恐地叫道:“这洋人要往您身上扎针灌水,您怎么经受得住!这不是想要谋害夫人吗?洋人万万不可轻信啊!”对于盐水注射这项现代医学的最新医疗技术,当时的东北人并不了解,也难以接受。于是司督阁请妻子伊丽莎白拿起针头,在自己的身上注射。守尉夫人深受触动,说道:“这位洋医既然以身试针,那必然是医人之法,请洋医快快诊治吧。”伊丽莎白换上一个新的针头给守尉夫人注射,盐水快速地滴入守尉夫人的血管。第二天病人完全脱离了危险。这是盛京城内所做的第一例静脉内注射,也是司督阁成功拯救病人生命的一次静脉内注射。年,医院司督阁和他招收的实习医生年8月,奉天暴雨成灾,洪水猛涨,浑河两岸和万泉河一带一片汪洋。施医院的门诊、病房和住宅均遭水淹。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整个汛期和灾后的一年中,先后救出很多逆水灾民,在治疗伤病员和控制传染病流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仅治疗疟疾即达余例。由于取得了社会的信任和支持,医院有了较大发展,于医院。此时,司督阁坚持每周出诊4天,有时半天门诊量达余人。年,盛京官员为司督阁送“异授天医”牌匾年义和团打进奉天城,杀戮洋人,医院外籍人士先后避难于田庄台或经上海回国。6月30日,义和团将男、女医院全部烧毁。8月,义和团运动结束,司督阁归来后,看到苦心经营18年的事业毁于一旦,十分痛心。医院遭受损失,深表遗憾,医院重建给予大力支持。年,女医院重建竣工。医院计划,因爆发日俄战争而未能实现。医院临时改为病人门诊,借用临近未被烧毁的“三义庙”作为病房。此期间条件极差,加之战争激烈,医疗任务十分繁重。除一般医疗任务外,医院与红十字会共建“救济院”,收治数百名伤病员,其中包括中国人、日本人和俄国人。此外,医院还经常到政府设置的难民收容所执行医疗任务。年日俄战争中盛京城难民营病院中的部分患者年,最后一任盛京将军赵尔巽与司督阁结为朋友,医院卫生事业。年他拨银两,同时得到社会各界资助,于医院,有病床60张,有合乎要求的手术室、调剂室和附属设备。3月5日隆重召开“奉天小河沿医院”开院仪式。盛京将军赵尔巽、各国领事馆官员出席会议并讲话祝贺。东北三省首席大喇嘛和奉天各界名流即席表态,慷慨解囊。此期建院工作顺利。年3月5日小河沿医院开业典礼同年11月病床已增至张,增加一些新的医疗设备,医院的规模。医院仍坚持“施医”原则,贫困病人免费就医,甚而免费供餐,社会反应极佳。富裕病人可自愿捐助,以补偿经费之需。年司督阁回国又募集到英镑,缓解了经费开支的困难。年,辛亥革命后,奉天成为奉系军阀统治的首府。年,张作霖捐赠1台X线诊断机,开始应用放射线诊断技术。在以后的18年中先后增设3次放射线设备,包括X线治疗机、太阳灯,并建立太阳玻璃室,组建了光疗科。年新开业的医院年,女医院增设“产院”,新建两层楼的产科病房。后又于年再另建四层的产科楼1座,设病床30张。当年共收顺产妇例,难产例。以后的几年中每年平均收产妇百余例,结束了当时20%新生儿死于破伤风的厄运以及因难产而导致母婴双亡的凄惨历史。至年,医院不断发展。截至年,共有男、女、产3个医院和附设高级护士学校,临床分内、外、眼、肺、小儿、皮肤花柳、耳鼻喉、产、妇和光疗等10个科室。男医院病床余张,主要为一般病房,设有少数特殊病房,有手术室3间、诊察室6间,光疗室和调剂室等。女医院病床余张,分别开设一、二、三等病房,有手术室2间和调剂室等。全院共有医师40余人,护士60余人,药剂师10余人,人员精干,工作紧张,热情为病人服务,还进行多种教学工作和院外社会服务。据年统计,全年完成门诊例次,手术例次,包括外科例次,妇产科例次,眼科、耳鼻喉科余例次。医院女医院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医院的经济支持,医院处于维持局面,在业务上和规模上均无建树。尽管如此,医院从未停珍、各科手术照常进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籍医师或遭逮捕或被迫离去,由国外进口药品也被迫终止,使医院陷入困境。年日本投降,祖国光复。在刘同伦院长领导下,工作有所恢复。医院较为关照,调拨过一些装备和医疗仪器,困难相对减少。但医院始终以优质服务于患者、较好的医疗质量,赢得社会各界的赞许和好评。医院自成立至年,几十年来,由于组织健全、编制精练、功效较高、医务道德好,医疗质量高,社会声望好,在东北三省的医务界中,远近驰名,妇孺皆知,是一所深受广大人民医院。盛京城的老百姓为穿戴中国传统服装的司督阁赠送表示赞颂的“万民伞”年,医院由中国医科大学接管,更名为中国医院。年,根据省政府的命令,中国医院组成医疗队迁至辽宁西部朝阳地区,离开了司督阁建院时的小河沿旧址。而后小河沿医院的旧址医院。3年,在医院建院周年之际,中国医院改名为中国医院,医院。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yixiexie.net/zzbx/68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