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注射用药物而言,各种各样的溶媒就是它们的生命之水。那么生命之水,如何应用呢?
药物常用溶媒有:5%或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液,果糖等。
如果药物溶媒选择不当往往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药效等等。那么面对这么多种「生命之水」,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0.9%氯化钠注射液提到溶媒,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糖盐」。
其中所谓的「盐」指的是生理盐水也就是0.9%氯化钠注射液,临床上可用于各种原因的失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等。
其pH为4.5~7.0,为中性溶液,是许多药物溶媒的首选。
1.补液
在临床上,生理盐水用途极为广泛,因为生理二字,似乎百无禁忌。但其实不然,是否选用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
生理盐水属于晶体液,可以很快恢复细胞和组织的缺水问题。常常作为休克时的首选扩容液体。
但是你知道吗?生理盐水在休克扩容时也是「限用级」,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因生理盐水大量输注可引起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0.9%的生理盐水钠离子与氯离子之比偏低系高氯性溶液,其中的氯离子浓度比血浆中高50mmol/L。
在休克状态下使用可加重代谢性酸中毒。加重肾的负担,增加肺水肿可能,因此生理盐水在休克扩容时属于「限用级」。
而对于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理论上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但并非绝对禁忌。
但正所谓所有不考虑滴速的补液都是「耍流氓」。
对于慢性心衰尤其是顽固性心衰的患者,往往会伴有血容量不足,可缓慢给生理盐水进行补液,并酌情利尿,根据出入量和临床症状指导滴速。
而对于低钠血症或者心肾功能尚可的高血糖患者,生理盐水往往作为首选溶液。
2.药物溶媒
除此之外,药物的稳定性也是我们需要参考的重要指标。
你知道有一批药都只能用盐点吗?
最著名的只能用盐配的药物,莫过于经典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了。
因其含有β-内酰胺环,在酸性或碱性环境下易分解,因此只能选用呈中性的生理盐水作为溶媒。
还有比如呋塞米、碳酸氢钠、普鲁卡因、依达拉奉、埃索美拉唑等因药物稳定性的问题,都应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
好了说了这么多关于生理盐水的,一起来看看它的「孪生兄弟」——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吧!
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液即林格液,其成分除了含有氯化钠以外,还有氯化钾和氯化钙,各组分浓度,Na+为mmol/L,K+为4mmol/L,Ca2+为3mmol/L,Cl-为mmol/L。
pH为4.5~7.5,其配比比生理盐水更加「生理」,即更接近组织间隙液,可调节体液、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是在林格液的基础上再加入乳酸钠。
1.补液
0.9%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氯化钠注射液,其氯浓度明显高于血浆,单独大量使用可致高氯血症。
而乳酸钠林格液的含量为每mL中含有乳酸钠0.31g,此外还有氯化钠0.6g、氯化钾0.3g、氯化钙0.02g。
之所以将复方氯化钠液与乳酸钠「组合」,是因为这样可平衡氯浓度,使其更接近人体的组织间隙液:乳酸林格液>林格液>生理盐水。
而乳酸钠的碱性属性也使其可用于代谢性酸中毒,或有代谢性酸中毒的脱水病例。
还可用来治疗外伤、手术、烧伤等造成的失血,和对肾衰竭病人也有部分利尿作用。这两种情况下产生的酸中毒被乳酸在肝脏中的代谢产物平衡。
而对于补钾的患者能否应用林格液,目前说法尚不统一,有人认为其中的钾为痕量,不影响补钾。
但说明书中还是给出了低血钾患者慎用的标示。在临床中需要大家随机应变了。
2.药物溶媒
在与药物配伍时,注意药物因pH及离子强度变化而产生配伍禁忌。
如磺胺嘧啶钠其pH为9.5~11,碱性强,与乳酸钠林格液配伍时产生配伍禁忌,使乳酸钠林格液失效。
像这样的药物还有大环内酯类、生物碱类、磺胺类。因其含有钙离子,与含有枸橼酸钠的血液混合时会产生沉淀。
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服用双胍类药物时要慎用乳酸钠林格液,因其阻碍肝脏对乳酸的利用,易引起乳酸中毒。
7.5%氯化钠注射液而氯化钠液除了0.9%浓度的之外,还有7.5%这样的高渗浓度。但在临床上应用较少,仅适用于部分颅脑损伤合并低血压患者。
其具有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能提高氧分压,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使颅内压降低,提高动脉血流和脑灌注。
但其副作用较大,应用时机及尺度必须严格把握,且钠离子浓度变化太大容易发生神经脱髓鞘的危险,需要注意。
葡萄糖注射液说完盐了就来说说糖,主要有5%和10%葡萄糖注射液,可补充热能和体液,也可治疗低血糖、高钾血症等,其pH为3.2~6.5,偏酸性,同样也是重要的药物溶媒之一。
1.补液
遇到下面这些情况,我们也要「义不容辞」的选用葡萄糖注射液
1.当患者需要补充热量时,一般可予以10%~2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并同时补充体液。
2.对心、肾功能不全、冠心病等应减少盐水的摄入,减轻钠水潴留,减轻心脏负担,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但是一定要注意控制输液量和滴速。
3.根据电解质结果,如有高钠血症或高钾血症时,则不宜选用生理盐水,应选用葡萄糖注射液,高血钾时,可用10%-2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可降低血钾浓度。
4.有低血糖症状时,宜选用葡萄糖注射液。当患者有糖尿病,但不得不选用葡萄糖时,可按比例加胰岛素(1:4),以免血糖升高。
2.药物溶媒
胺碘酮pH2.5~4.0,宜选用呈酸性的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去甲肾上腺素考虑其稳定性也应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那么既然糖盐各有其优势,能不能结合起来呢?
你别说,还真有!那就是葡萄糖氯化钠液。一般由5%的葡萄糖液和0.9%的氯化钠液组成。
其兼具了葡萄糖液补充热量,提高患者能量值,以及氯化钠液——晶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的优点。
但在兼具二者优点的同时,其禁忌也是二者之和。
葡萄糖氯化钠液含有的糖对多种休克需要紧急扩容的危重状态可能不利,因休克等危重状态时应激性的高血糖非常多见。
且其虽然是高渗,并非等张,在休克扩容时体内葡萄糖迅速被代谢,输入的液体很快在血管内变为低渗,对于心衰和水肿的患者来说,不建议使用。
高渗糖高渗糖即50%葡萄糖注射液,可用于治疗重度低血糖症,给予50%葡萄糖注射液20~40mL静脉注射。
也可以用于组织脱水,将高渗糖快速静脉注射20~50mL,但是其作用短暂,也应注意防止高血糖。
还可用于调节腹膜透析液渗透压,50%葡萄糖注射液20mL即10g葡萄糖可使1L透析液渗透压提高55mOs/(kg·H2O)。
果糖注射液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其pH为3.5~5.5,与葡萄糖一样呈略酸性,主要用于注射剂的稀释剂。
用于烧创伤、术后及感染等胰岛素抵抗状态下或不适宜使用葡萄糖时需补充水分或能源的患者的补液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氨基己酸、氨苄青霉素、华法林等不宜与果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使用时应警惕本品过量使用有可能引起危及生命的乳酸性酸中毒,未诊断的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患者使用本品时可能有致命的危险。
因此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禁用。
相关阅读
一表总结:糖水or盐水,抗菌药溶媒到底怎么选?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
(1)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而糖主要作为能量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
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
3.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
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今友。
4.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不用?
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浓度的,应该用ml液体配伍。
5.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原则按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配液要求的配制,一般进口药物说明书比较详细,今友可以搜索一些!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特别是培氟沙星,应该用糖水配。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则会形成沉淀。
氨苄西林要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葡萄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患者为肺性脑病(2型呼吸衰竭)时候,最好用生理盐水带抗生素,因为使用葡萄糖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潴留,加重肺性脑病。但是有的抗生素只能用糖,如多数大环内酯类。
6.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我觉得若是休克的话,两者都不能用。因为:休克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用使得用葡萄糖易出现高血糖症,而盐水因所含的钠和氯均比正常细胞间液显著高,休克是肾功能受影响会阻碍钠和氯的排泄而致高氯血症,故不能用。在扩容治疗中,最好用平衡盐溶液也高渗盐溶液。
单从抗生素疗效来说,我们科头孢类的多用盐水,奎诺酮类多用糖,青霉素族都用盐,大环内酯类多用糖.我还是认为说明书比较有权威
喹诺酮类用糖水,大环内酯类大多用糖,其他的尤其是头孢类和青霉素类用盐水效果比糖水好。但是要兼顾病人是否有糖尿病,电解质是否紊乱,液体入量以及病人的心功能等等诸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形而上学。
三、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
呋塞米析出结晶
布美他尼析出结晶
苯妥英钠pH4时不能完全溶解
碘解磷定葡萄糖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A为合成乙酰胆碱提供乙酰基,增加有机磷中毒的症状
肝素钠在pH6的溶液中很快失效
曲妥珠单抗蛋白凝固
依托泊苷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
羟喜树碱出现沉淀
氨力农产生沉淀
腺苷钴胺维生素B12与葡萄糖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
替加氟忌与酸性药物配伍
奈达铂不宜使用氨基酸输液、pH=5以下的酸性输液〔如电解质补液、5%葡萄糖输液或葡萄糖氯化钠输液〕
替尼泊苷易产生沉淀
多柔比星用注射用水或氯化钠溶液溶解稀释本药。柔红霉素与酸性或碱性溶液配伍易失效
泮托拉唑注射剂只能用氯化钠注射液或专用溶剂溶解、稀释,禁止用其它溶剂或药物溶解、稀释
伊曲康唑严禁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乳酸林格氏液稀释
抗人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忌与酸性溶液配伍,不推荐使用葡萄糖溶液稀释本药
葡萄糖的制造需要盐酸,而且还是偏于酸性的呢。
四、关于溶媒的问题总结
葡萄糖成品溶液PH多为3.5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5.5左右。
1.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类失去抗菌活性,故应选盐做溶媒。
2.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故建议选盐做溶媒。
3.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水形状更稳定,故推荐使用糖做溶媒。
我们急诊临床上常用的也就这几类了,当然临床上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例如低钠或糖尿病患者,选择起来就要分清利弊!
大家都在看
生理盐水与葡萄糖作为溶媒的运用区别
低钠加盐高钠补液:手把手教你维持钠水平衡
一表轻松搞定:那些不宜与盐/糖水配伍的药物
电子体温计VS水银体温计:究竟哪个更准确?
注意!这些常用药物不宜用生理盐水配,建议收藏!
★★★★★
看完记得分享哦
服务医生,期待支持!《HAOYISHENG》为旗下超万读者诚邀广大界友分享您的佳作,让更多医生受益,欢迎广大医师投稿:
qq.北京有什么好的医院是治白癜风哪里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