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分泌科
糖友中的忍者杀手
endocrine
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我只听说过乳酸菌......
乳酸性酸中毒病起病急、病情危,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如发现症状,一定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立即就医。
A
●
什么是
乳酸性酸中毒?
●
Lacticacidosis
乳酸性酸中毒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乳酸”?乳酸是糖的中间代谢产物,由丙酮酸还原而成,当缺氧或丙酮酸未及氧化时即还原为乳酸,那么乳酸性酸中毒是什么?当然就是指体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血乳酸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酸中毒,所以称它为“乳酸性酸中毒”。
医院
急救电话
B
●
乳酸性酸中毒
有哪些表现呢?
●
口渴、呕吐、腹泻、嗜睡、神志模糊、谵妄,甚至昏迷、休克等。乳酸性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一种较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预后危重,病死率高,常高达50%以上。
C
●
一夜时间
成功抢救生存几率
不到10%的
乳酸性酸中毒患者
●
82岁的陈奶奶
糖尿病史12年,
平素只口服二甲双胍片等药物。
不控制血糖、不控制饮食,
经常喝糖水、花生露......
来院三个月前发现口渴加重,
伴有心慌、乏力等症状,
于是便自行增加二甲双胍片剂量1倍,
每日口服6片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
然而二甲双胍片的每日常用量
一般不超过4片,
在未经医嘱的情况下,
大量服用二甲双胍,
很容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果然,陈奶奶来院六小时前便出现了呕吐的症状,空腹测量指尖血糖为17mmol/L(正常范围是3.9到6.1),已经处于高糖毒性状态。
经内分泌科孙小力主任查体,发现患者精神不振、面色潮红、呼吸急促,脉搏次/分,血压/78mmHg。
而后,陈奶奶的血气分析结果更是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冷汗。
“PH值为7.19,HCO3-为12mmol/L,血乳酸为11.0mmol/L,血糖为27.8mmol/L。”
正常来说,血乳酸正常值通常为0.4-1.8mmol/L,当血乳酸数值在9.0-13.0mmol/L时,生存几率只有10%,病死率高达90%。
病情危重,患者随时可能会休克,孙小力主任立即组织科室医护团队开展抢救。经过5个多小时的救治,患者血乳酸数值从入院时的11.0mmol/L下降至5.0mmol/L,生存几率也上升至26%。
虽血乳酸值有所下降,但病情仍不容乐观,夜间,孙小力主任主动留下观察患者病情,值班医护人员频繁检查患者状态。一夜未眠后的第二天清晨,复查血气分析时,发现陈奶奶血乳酸值已经降到2.7mmol/L,生存几率达到80%。
经过内分泌科医护团队连续8天日夜不息的坚守和治疗下,陈奶奶生命体征恢复平稳,顺利出院。一个多月后电话回访时,患者家属表示出院后,身体恢复得很好,没有复发症状,血糖一直比较平稳。
D
●
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病因有哪些?
●
1、缺氧:人体在缺氧的情况下会造成乳酸的生成明显增加。
2、药物应用:双胍类、山梨醇、木糖醇、甲醇、乙醇等醇类药物、扑热息痛以及水杨酸盐的应用均可引起体内乳酸堆积。其中双胍类药物尤其是降糖灵能增强无氧酵解,抑制肝脏及肌肉对乳酸的摄取,抑制糖异生作用,故有致乳酸性酸中毒的作用。
3、系统性疾病: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白血病等)、肝病(急性病毒性或药物中毒性肝炎伴功能衰竭)、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尿毒症、惊厥、胰腺炎及胃肠病等。
4、先天性代谢异常
E
●
如何预防急、慢性并发症?
●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那么我们平时要做的就是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尽可能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诊,遵医嘱,切勿乱用药物。
在饮食及运动方面,要饮食规律,适度运动,劳逸结合。
“管住嘴,迈开腿”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身体才能健康。
对于糖尿病而言,防大于治,
不要等出现了并发症后再来就诊,
那样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更会给病友带来痛苦,
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医院内分泌科室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科室氛围温馨,工作态度积极认真,医疗服务专业细之,是您病程中坚定的守护者。
专
家
介
绍
孙小力
内分泌科主任
主任医师(曾取得心血管、神经内中级职称)
毕业于大连医科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参加营口市首届急救大赛荣获个人三等奖。年被评选为营口市党代表。年曾于辽宁中医进修三个月、医院进修半年。擅长糖尿病、甲亢、甲减、亚甲炎、高尿酸血症等的诊治。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高渗昏迷等急症的抢救经验丰富。
出诊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8:00-11::00-16:30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