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新闻,说广东惠州一个2岁孩子发烧抽搐,一家人都非常慌张。
妈妈把手指塞进孩子嘴里
爸爸按孩子的人中
爷爷拿回形针刺孩子的手指和脚趾放血
医院,然后诊断为热性惊厥。
许多读者可能会觉得这种事简直荒诞得不像是真的,但现实是这样的事真的经常在上演着,这是因为热性惊厥看起来确实很吓人。
如果家长没有学习,就会做出这些伤害孩子的事,然后可能还觉得这些做法很有效,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做法在微博上还一堆人拥护。
热性惊厥是指由发烧引发的抽搐,以前认为是高烧引发的,所以叫高热惊厥,但事实上只要体温高于38度都可能发生惊厥,而不只发生于高热状态,所以叫“热性惊厥”。
惊厥多见于体温变化阶段,每个孩子里大约有4个孩子会遇到热性惊厥。
但是不当的应对方式,可能一不小心会害了娃,就像上面说的针扎治疗,没有消毒的针扎破孩子肌肤,是会有破伤风感染风险的,严重的甚至需要截肢。
而且应对宝宝烧抽了,放血治疗是错误的,大家可千万不要效仿哦!
今天疫苗君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孩子发烧烧抽了(热性惊厥),家长到底该怎么应对?
01
关于热性惊厥的误区
误区1:
退烧药能预防热性惊厥。发热与热性惊厥,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出现发热时适当应用退热药的目的是缓解孩子的不适,而不是预防惊厥。
误区2:
发热会烧坏脑子。单次短时间发作极少影响智力,总体智力水平正常。短期内反复多次发作(6月内≥3次,1年内≥4次),或发作时间大于15分钟引起智力低下发生率为2%-5%。
误区3:
惊厥时强迫孩子张嘴,避免咬舌。热性惊厥时孩子的咀嚼肌持续收缩,牙齿很难打开,强迫孩子张嘴可能会损伤牙齿,而塞进嘴巴的东西很可能会被咬断,轻则划伤口腔黏膜造成出血,重则血液和异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造成真正的生命危险。
误区4:
掐人中或按住孩子在抖动的身体。掐人中是一种疼痛刺激,对于非惊厥性的意识丧失可能有效,但并不能终止惊厥发作;而紧紧地抱住孩子,可能加重孩子缺氧的情况。
误区5:
热性惊厥会导致癫痫。单纯性热性惊厥并不会引起脑损伤或影响智力。发生一次热性惊厥也并不意味孩子患有癫痫,癫痫是指在没有发热情况下出现两次或以上的惊厥发作。
误区6:
用酒精给孩子擦浴降温。由于婴幼儿皮肤娇嫩,甲醇容易通过皮肤被身体吸收,进而导致视神经受损,严重的会引发代谢性酸中毒,威胁生命安全。
02
高热惊厥怎么办
1要给孩子降温
发现孩子惊厥症状,家长要及时打开房间的窗户,保持室内通风和空气新鲜。患儿出汗多时可用毛巾擦干身体,换一套贴身衣服。多喝白开水或果汁对降低体温有帮助。
2
采取冷敷
家长可采用冷湿毛巾置于患儿液窝、腹股沟、腘窝(膝关节后面)等处,每3-5分钟更换一次。这些部位血管比较丰富,并且离体表近,易于散热。
3
采用温水擦浴
家长可将孩子放到约32-34℃的温水中,浸浴10-15分钟,然后用毛巾包裹擦干身体。
4
口服退烧药
如果采用上述物理降温措施患儿仍高热不退,家长可给患儿服用适量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苯酚或者布洛芬。
5
惊厥时的处理
孩子惊厥发作时,家长要及时解开孩子的衣扣,以免影响呼吸。其次让孩子头歪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呕吐物排出。然后用手指压人中,促使孩子清醒。若体温在39℃以上,可采取降温措施。
03
高热惊厥注意事项
1、高热惊厥时应松解衣裤,将宝宝置于通风的地方,立刻让宝宝仰卧平躺,松开衣领,轻轻扶住宝宝的身体,以免造成关节损伤或摔伤。
2、为防宝宝的呕吐物呛入气道,有意识地将宝宝的头侧向一边,及时清理嘴里、鼻子里的分泌物,防止宝宝吸入异物引起窒息。
3、抽搐发作时,妈妈用拇指压按人中(鼻子下中间位置)以开窍醒神,直至抽搐缓解,但指甲不可太尖,也不可太用力,以免刺破宝宝皮肤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如何避免高热惊厥
避免热性惊厥,应预防孩子持续高烧不退。
大多数的热性惊厥,持续时间较短、次数少,对孩子不会造成太大损伤。因此,家长不必过于紧张。如何避免孩子出现热性惊厥,医生提了三点建议:
第一要避免长时间的高热不退;
第二是大部分的热性惊厥都是发生在发热的第一天之内,所以要密切观察发热的时间;
第三是如果既往有过抽搐病史的,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一些预防抽搐的药物。
相信对于90%的家长来说,当孩子真正发生热性惊厥时都会非常恐慌、无助,无法冷静下来。
但疫苗君还是再次提醒大家,热性惊厥时与其惊慌失措不如“让孩子安静的抽一会儿”。
最后,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来源:DrG科学育儿、drpei等;图片:百度图片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