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科一些常用的计算公式

我们儿科医生在使用药物时,都会问一下体重,是我们需要按体重使用药物剂量;以下有些公式,家长也可以计算哦,便于大家记忆,特整理如下。提醒:公式只是参考,临床是有变化的。

1.体重

1~6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8(kg);

7~12个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6×0.8(kg)+(月龄-6)×0.25(kg);

1~6岁:体重(kg)=年龄(岁)×2+8

7~10岁:体重(kg)=年龄(岁)×3+2

2.身高

2~10岁身高(cm)=(年龄×6.5)+76或(年龄×7)+75

3.尿量

每日尿量(mL)=(年龄-1)×+

4.胸围

胸围(cm)=头围+年龄-1

5.血压

收缩压(mmHg)=80+(年龄×2)

舒张压(mmHg)=2/3收缩压

6.呼吸、脉搏

年龄

呼吸

脉搏

新生儿

40~50

~

<1岁

30~40

~

1~3岁

25~30

~

4~7岁

20~25

80~

8~11岁

18~20

70~90

7.体表面积

体重≤30Kg儿童体表面积(m2)=体重(kg)×0.+0.1

体重>30Kg儿童体表面积(m2)=(kg-30)×0.02+1.05

儿童体表面积(m2)=0.×身高(cm)0.×体重(kg)0.

儿童体表面积(m2)=0.×身高(cm)+0.×体重(kg)-0.

8.液体疗法

1周内新生儿血浆渗透压=5+1.86×血清钠(mmol)+2.8×尿素氮(mg/dL)+葡萄糖(mmol)÷18

5%碳酸氢钠(mL)=(-BE)×0.5×体重(kg)

5%碳酸氢钠(mL)=[22-实际碳酸氢盐(mmol)]×0.5×体重(kg)

单纯失水型高钠血症需水量(L)=0.6×体重(Kg)×[(患儿血清钠mmol/L÷)-1]

低钠血症所需钠mmol数=[-测得血钠(mmol/L)]×体重(公斤)×0.3

所需3%氯化钠(mL)=[(-患儿血清钠)mmol/L×0.6×体重(Kg)]÷0.5

注:3%氯化钠每公斤体重12mL提高血钠10mmol/L

9.阴离子间隙

阴离子间隙(AG)=[Na+]-[(CL-)+(HCO3-)]

10.生理需要量

体重

生理需要量

~10kg

mL/kg

11~20kg

0+超过10kg体重数×50mL/kg

>20kg

+超过20kg体重数×20mL/kg

11.泌尿系统

肾衰指数=[尿钠(mmol/L)×血浆肌酐(μmol/L)]÷尿肌酐(μmol/L)

滤过钠排泄分数=尿钠(mmol/L)×血浆肌酐(μmol/L)÷血清钠(mmol/L)尿肌酐(μmol/L)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肌酐(Cr)×每分钟尿量(mL/min)÷血Cr浓度

Schwartz计算公式测算CCr=身高(cm)÷血Cr(μmol/L)×K值

注:K值2岁以下为39.8,2~12岁为48.6

矫正GFR(肾小球率过滤)=实际GFR×1.73÷小儿体表面积(m2)

12.2岁以上气管导管内径和深度

气管导管内径(mm)

气管导管深度

无囊气管导管=[年龄(岁)/4]+4

经口插管(cm)=[年龄(岁)/2]+12

有囊气管导管=[年龄(岁)/4]+3.5

经鼻插管(cm)=[年龄(岁)/2]+15

经口插管(cm)=3×气管导管型号或内径

说明:有囊导管比无囊导管内径小0.5~1mm(号),婴幼儿一般选择无囊导管,年长儿选择有囊导管,经鼻插管深度比经口增加约3cm。

13.微量泵静脉输液计算公式

(1)乘6原则药物输注速率单位为mg或μg/kg·min

mL液体药物剂量(g或者mg)=[6×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mg或μg/kg·min)]÷静脉输液速度(mL/h)

(2)乘3原则药物输注速率单位为mg或μg/kg·min

50mL液体药物剂量(g或者mg)=[3×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mg或μg/kg·min)]÷静脉输液速度(mL/h)

(3)乘0.1原则药物输注速率单位为mg或μg/kg·h

mL液体药物剂量(g或者mg)=[6×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mg或μg/kg.h)]÷[60×静脉输液速度(mL/h)]

(4)乘0.05原则药物输注速率单位为mg或μg/kg·h

50mL液体药物剂量(g或者mg)=[3×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mg或μg/kg.h)]÷[60×静脉输液速度(mL/h)]

(5)需加入某容量液体的药物剂量(μg)=[60×液体容量(mL)×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μg/kg.min)]÷输液速度(mL/h)

(6)需加入某容量液体的药物剂量(μg)=[液体容量(mL)×体重(kg)×药物输注速率(μg/kg·h)]÷输液速度(mL/h)

儿科除了以上公式还有许多需要记住的内容,比如潮气量、吸气时间(Ti)、头围、冠状动脉内径、改良的Glasgow评分法、患儿死亡危险性(PRISM)、换血量、静脉营养的计算等。下面附儿科补液公式以及相关知识

儿科补液公式以及相关知识

l一、先记住几个重要的公式:

⑴5%NaHCO3(ml)=(22–测得的HCO3ˉ)*0.5*1.7*体重(kg)(有写0.6)

=(22–测得的HCO3ˉ)*体重(kg)(5%SB1ml=0.6mmol)

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

先给1/2量

估算法: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

⑵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W(kg)

⑶需补钾量(mmol)=(4-测得血钾)*体重(kg)*0.6(1mmolK=0.8mlInj.10%KCl)

⑷需补钠量(mmol)=(-测得血钠)*体重(kg)*0.6(女性为0.5)

⑸需补水量(ml)=(测得血钠值-)*体重*4(kg)

二、需要注意和记住的问题

1、计算补液总量:轻度脱水:90-ml/kg;中度脱水:-ml/kg;重度脱水:-ml/kg.

2、补充低渗性脱水累积损失量:用2/3张的4:3:2液(4份盐:3份糖:2份碱)

3、补充等滲性脱水累积损失量、补充各种脱水继续损失量与生理需要量:用1/2张的3:2:1液(3份糖:2份盐:1份碱)

4、记住——盐:碱始终为2:1(这里“碱”指的是1.4%SB)这样一来才与血浆中的钠氯之比相近,以免输注过多使血氯过高。糖为5%-10%的GS,盐为NS(0.9%NaCl),碱为5%NaHCO3(稀释为1.4%NaHCO3方法:5%碱量除以4,剩下的用糖补足。例如:ml5%碱稀释为1.4%碱:/4=25,-25=75,即为25ml5%碱+75ml糖)

5、补钾:每ml液体量中10%KCl总量不超过3ml,使钾浓度小于千分之三。

6、扩容:2:1等张含钠液(2份盐:1份碱)按20ml/kg计算,30分钟内滴完。

7、累积损失量在第一个8小时补足,为1/2总量。

三、液体疗法基本原则“一、二、三、四”

一个计划一个24小时计划

二个步骤补充累积损失量,维持补液。

三个确定定量,定性,定速度和步骤。

四句话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见尿补钾,随时调整。

三定原则“一”定补液量

轻30-50ml/kg

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中50-ml/kg

重-ml/kg

继续损失量丢多少

补多少腹泻病10-40ml/kg/d

生理需要量基础代谢60-80ml/kg/day

三定原则“二”定液体性质

等渗:2:3:1溶液(1/2张)

累积损失量脱水性质低渗:4:3:2溶液(2/3张)

高渗:2:6:1溶液(1/3张)

继续损失量丢什么

补什么腹泻1/3-1/2张

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1/4-1/5张溶液

三定原则“三”定补液速度和步骤

一步:补充累积损失量8-12小时内,8-10ml/kg/h

轻中度脱水分二步

二步:维持补液(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12-16小时内,5ml/kg/h

(脱水程度)

一步:扩容阶段2:1等张含钠液或1.4%碳酸钠液20ml/kg(总量<ml),30-60分钟

重度脱水分三步内滴完

二步:补充累积损失量应减去扩容量,余同上

三步:维持补液同上

电解质的补充1、钠2、钾3、钙

纠正酸碱平衡紊乱

补充碱剂纠正酸中毒

1、按公式计算

2、按提高5mmol/LCO2CP计算

四、熟悉常用液体的种类、成分及配制

注射用水是禁忌直接由静脉输入的,因其无渗透张力,输入静脉可使RBC膨胀、破裂,引起急性溶血。

(1)非电解质溶液:常用的有5%GS和10%GS,主要供给水分(由呼吸、皮肤所蒸发的(不显性丢失)及排尿丢失的)和供应部分热量,并可纠正体液高渗状态,但不能用其补充体液丢失。5%GS为等渗溶液,10%GS为高渗溶液,但输入体内后不久葡萄糖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供给能量,或转变成糖原储存于肝、肌细胞内,不起到维持血浆渗透压作用。(注:10%GS比5%GS供给更多热量,虽其渗透压比5%GS高1倍,如由静脉缓慢滴入,Glucose迅速被血液稀释,并被代谢,其效果基本与5%GS类似。Glucose输入速度应保持在0.5-0.85g/kg*h,即8-14mg/kg*min。)(2)电解质溶液:种类较多,主要用于补充损失的液体(体液丢失)、电解质和纠正酸、碱失衡,但不能用其补充不显必丢失及排稀释尿时所需的水。1)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为等渗溶液,常与其他液体混合后使用,其含钠和氯量各为mmol/L,很接近于血浆浓度mmol/L,而氯比血浆浓度(mmol/L)高。输入过多可使血氯过高,尤其在严重脱水酸中毒或肾功能不佳时,有加重酸中毒的危险,故临床常以2份生理盐水和1份1.4%NaHCO3混合,使其钠与氯之比为3:2,与血浆中钠氯之比相近。2)高渗氯化钠溶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为高浓度电解质溶液,3%NaCl主要用以纠正低钠血症,10%NaCl多用以配制各种混合液。3)碳酸氢钠溶液:可直接增加缓冲碱,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是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1.4%溶液为等渗液,5%为高渗液。在紧急抢救酸中毒时,亦可不稀释而静脉推注。但多次使用后可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4)氯化钾溶液:常用的有10%氯化钾和15%氯化钾溶液两种。均不能直接应用,须稀释成0.2%~0.3%溶液静脉点滴,含钾溶液不可静脉推注,注入速度过快可发生心肌抑制而死亡。(3)混合溶液:为适应临床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几种溶液按一定比例配成不同的混合液,以互补其不足,常用混合液的组成及配制见以下几种常用混合液的简易配制:几种混合液的简便配制(ml)

溶液种类5%(10%)GS10%NaCl5%SB

1:1液

1:4液

2:1液

2:6:1液16

2:3:1液

4:3:2液33

注:为了配制简便,加入的各液量均用整数,配成的是近似的液。

2:6:1液16

2:3:1液

4:3:2液33

2:6:1液23

2:3:1液35

4:3:2液47

液体GS盐5%SB张力

2∶3∶1351/2

4∶3∶2462/3

2∶179等张

1∶151/2

1∶421/5

1/3张液31/3

1/4张液2.51/4

混合液组成及用途

5%GS0.9%NaCl1.4%SB渗透压用途

2:1含钠液21等张重度脱水扩容酸

2:3:1溶液/2张等渗性脱水4:3:2溶液/3张低渗性脱水2:6:1溶液/3张高渗性脱水

(混合液配制举例手写)

1:1液指NS及GS各1份,为1/2张液,用于没有明显碱中毒及酸中毒的呕吐脱水。1:4液指NS1份,GS4份,为1/5张液,用于补充生理需要量。

[举例]患儿,男,1岁,发育正常,诊断秋季腹泻。PE:眼凹深陷,皮肤干燥,哭时无泪,尿少脉速。根据病史,眼凹,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尿量(前训)等指标判断:重度低渗性脱水。1岁发育正常估计体重10kg

输液总量:*10=0ml,其中扩容20*10=ml,累积损失量0/2-=(补1/2总量)

输液步骤:第一步扩容/3=70ml,70*2=ml盐,70ml碱(1.4%NaHCO3)相当于70/4=17.5ml5%NaHCO3和70-17.5=52.5mlGS

第二步补累积损失量ml的4:3:2液,/9=77.7-80,80*4=ml盐,80*3=糖,80*2=碱(1.4%NaHCO3)相当于/4=40ml5%NaHCO3和-40=mlGS

第三步补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0--=-ml的3:2:1液,/6=,*3=糖,*2=ml盐,ml碱(1.4%NaHCO3)相当于/4=37.5ml5%NaHCO3和-37.5=.5mlGS.5+=.5mlGS

第四步见尿补钾:10%KCl15ml.

五、小儿补液目的1调节循环系统液体量生理需要量,累积损失量,额外损失量2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PH,K+,Na+,Clˉ,Ca2+,HCO3ˉ胶体渗透压[静脉输液的目的]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纠正体内已经存在的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和维持血容量,渗透压,酸碱平衡和电解质成分的稳定,使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功能。

[关键]一、液体量:影响因素:修复,生长发育;术后低蛋白血症;新陈代谢旺盛,需水量多;体温每升高10C----------液体量增多10%日需量:10kg10kg10kgml50ml20ml每ml液体:10%glucose80ml0.9%N.S20ml10%KCl1.5ml

术后当天液体量为需要量的70%,应包含止血,抗感染,维生素等若术中检查或术后钾低则可立即补钾,否则……一般术后第一天开始补钾(禁饮食者)术后第一天补全量累积损失量:脱水程度及脱水性质相关如:轻度中度重度5%体重5--15新生儿因为其血液中H+Cl-Na+K+P均高HCO3ˉ低,7天后K+才趋于正常。所以:小时内不需补液,除外外科疾病23天内代谢较低,补液量为60-ml/kg37天后补液量可增至-ml/kg44天内不补Na+Cl-可补NaHCO3和、7天内不补K+51-2天内不补电解质二、能量:0--1岁kcal/kg以后每增加三岁能量需要量低减10kcal/kg三、电解质1.应该补充的等渗含钠液量=(正常值-测量值)*体重*4一般而言,开始只补充一半量,再酌情继续补充2.低钾时应该补充的等渗含钾液量=(正常值-测量值)*体重*0.6一般而言,开始只补充一半量,再酌情继续补充3.10%葡萄糖酸钙0.3ml/kg*d输血后常规要补钙10%葡萄糖酸钙1ml/ml血4.25%硫酸镁0.2-0.4ml/kg*次(成人4-10ml/次)1-2次/周用5%or.10%GS稀释成1%浓度后缓慢静滴。四输液速度婴幼儿7-9ml/kg*h(2gtt/min)心衰6ml/kg*h休克约18-20ml/kg*h成份,输液速度

重度或中度脱水伴外周循环不良者,先用等张2:1液(2份0.9%氯化钠:1份1.4%碳酸氢钠或1/6M乳酸钠)20ml/kg,于30min至1h静脉输入。扩容后根据脱水性质采用不同液体80~ml/kg,继续静脉输液纠正累积损失。等渗与低渗脱水,速度可快些按8~10ml/kg*h,一般8~12h补足累积损失量。高渗脱水则需要慢些,于48h补足累积损失量,防止补液过快出现脑水肿。

六、介绍常用的静脉补液方法“4:3:2”补液法(4份0.9%生理盐水:3份10%葡萄糖:2份1.4%碳酸氢钠或1/6M乳酸钠)。。1.等渗脱水补充累积损失:轻度4:3:2溶液30~50ml/kg,于8~12h静滴。中度4:3:2溶液50~ml/kg,于8~12h静滴。重度先给2:1液20ml/kg,于30分钟~1h内静脉输入,以扩充血容量。继以4:3:2溶液80~ml/kg,于8~12h输入2.低渗脱水纠正累积损失:多见于合并营养不良Ⅱ0~Ⅲ0的患儿,这类患儿体弱心功能差,因此纠正累积损失总量要少、浓度要高、速度要慢。轻度4:3:2溶液30~50ml/kg,8~12h输入。重度及中度先给2:1液20ml/kg,于30分钟~1h输入,以便快速恢复血容量。继给2:1液20ml/kg4:3:2液40ml/kg10~12h输入。3.纠正低钠血症(水中毒):不伴脱水,血钠低于mmol/L。症状表现:细胞内水肿,可有惊厥,昏迷,颅压增高,肌肉松弛,腱反射降低,腹胀,尿少或无尿。可按下述方法纠正:用3%氯化钠12ml/kg能把血钠提高10mmol/L,(宜缓慢VD,在1h以上,将血钠提高mmol/L,症状缓解后,病人出现大量利尿,可继续输入2/3-等张含钠液,直至累积损失被纠正,脱水症状消失)。仍不好再加6ml/kg。如用0.9%氯化钠40ml/kg,能把血钠提高10mmol/L4.高渗性脱水纠正累积损失:高渗脱水,脱水征表现较轻,一般显示轻~中度脱水。高渗脱水不能用单纯葡萄糖液纠正,否则会引起脑细胞水肿,诱发颅内高压,发生惊厥,甚至死亡。因此,所输液体张力不能过低,速度不能过快,要供给适量钾,既可适当提高所输液体的渗透压,又不增如钠负荷,而且钾还可进入细胞内,有利于细胞内脱水的纠正。采用1/3~1/4张液,一般用1/3张“2:6:1”(2份0.9%氯化钠:6份5%葡萄糖:1份1.4%碳酸氢钠或1/6M克分子浓度乳酸钠),于48h纠正累积损失。具体按每日1/2的累积损失量加当日生理需要量补充:笫一日2:6:1溶液40~50ml/kg+含钾维持液90ml/kg,速度5~7ml/kg*h。第二日2:6:1溶液40~50ml/kg+含钾维持液90ml/kg,速度5~7ml/kg*h。5.高钠血症(盐中毒)的治疗:此类病儿体内水不少,钠显著增多,钾减少,钙也减少。治疗重点在补充水分和利尿,以清除钠,并要适量补充钾和钙。可用速尿1mg/kg*次,po,imor.VD,1~2次/d,促进体内钠的排出。可口服补充水分,ml/cal/kg*d,KC13~4mmol/kg*d。如需输液,可将口服不足之量以5%葡萄糖稀释3~4倍的“2:1”液,以4~6ml/kg*h的速度缓慢静脉输入,并按上述方法补充氯化钾。为了纠正低钙血症,可口服乳酸钙(0.5g.Tid),输液期间可加用10%葡萄糖酸钙10ml/次,稀释1倍静脉滴入,同时服用适量VitD。输液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儿的脉搏、呼吸,必要时测血压。如脉搏增快、血压增高,反映输液过快,导致脑水肿。应减慢速度,防止惊厥,如已惊厥立即注射镇静剂。6.纠正酸中毒: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按以公式计算:(50-现测得的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0.5×体重(kg)=5%碳酸氢钠ml或(50–现测得的二氧化碳结合力容积%)×1.8×体重(kg)=1/6M乳酸钠ml腹泻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一般经以上液体疗法即能与脱水同时纠正。对有些重度酸中毒,可考虑另加5%碳酸氢钠5ml/kg,提高二氧化碳结合力10容积%。

七、如何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静脉补钾的原则

10%kcl1ml=1.34mmol1mmolK=0.8mlInj.10%KCl一、尿量(时机)要求尿量每小时在30ml以上。也就是医学上常说的见尿补钾(即有尿或来院前6h内有尿,就开始补钾)。二、浓度静脉滴注液含钾浓度一般不超过0.3%,即ml加入10%氯化钾不能超过15ml。浓度高可抑制心肌,且对静脉刺激甚大,病人不能忍受,并有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的危险.氯化钾禁止静脉推注。三、速度氯化钾进入血液,须经15h左右方可建立细胞内外平衡,成人静脉滴入速度每分钟不宜超过60滴。四、总量每天补钾总量要正确估计。补钾总量:婴儿3—4mmol/L(0.2-0.3g./kg.d)儿童2—3mmol/kg.d(0.15~0.2g/kg.d)1/2静脉1/2口服.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补钾量一般为~mg/kg*d)。对一般禁食而无其他额外损失者可给10%氯化钾溶液20-30ml/d。不严重缺钾时,24h补钾也不宜超过6-8g(10%氯化钾10ml为1g),但特殊情况例外。

五、时间:每日静脉补钾量应分在整日的静脉输液中滴入,时间不得短于8h。不得静脉推注六、疗程:补钾应持续4~6天,不需静脉者可改用口服补充

钙和镁的补充:2在补液过程中如出现惊厥等低钙症状时,可给10%葡萄糖酸钙5~10ml/次,用5~10%葡萄糖溶液稀释后静滴,疗程5天。2若用钙剂无效应考虑低镁可给25%硫酸镁0.1ml/kg/次,深部肌肉注射,每6小时1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静脉补钙时注意事项:

①推注速度不能快,边推边听心率,过快可引起呕吐、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

②钙剂不能漏到血管外,否则会引起局部组织坏死,留下疤痕;

③不能与碳酸氢钠同时使用,因其可使血中钙离子浓度降低;

④不能与洋地黄同时使用,必须使用时两药需间隔至少4h以上;

⑤不能与输血浆及输全血同时进行,因血浆蛋白越高,则血中可弥散钙越少,钙离子亦相应减少而加重惊厥。

代谢性碱中毒:用盐酸精氨酸静滴,剂量取决于碱中毒严重情况、年龄、体重和临床状况等因素。可下列公式计算剂量:即25%盐酸精氨酸(ml)=[(测得HCO3ˉ-27)mmol/L]*0.5*0.84*体重(kg),加入葡萄糖中稀释后缓慢静滴。(每支5g:20ml)

1份SB+2-3份GS

5%NaHCO3(4张)1.4%NaHCO3(1张),书上写3.5张(5/1.4=3.5)

17mmolNa+相当于1g钠盐。(成人每天正常需要量4.5g)

代谢性酸中毒:(纠正)

1)使用混合液2)重度酸中毒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5%NaHCO3(ml)=(22–测得的CO2CP)*0.5*1.7*体重(kg)(有写0.6)

=(22–测得的CO2CP)*体重(kg)(5%SB1ml=0.6mmol)

补碱的mmol数=(-BE)*0.3*W(kg)即5%SB(ml)=(-BE)*0.5*W(kg)

先给1/2量(机体有代偿调节功能,一般无需补足全量碱性液即可纠正酸中毒,故首次可先补1/2计算量,以后根据病情调整用量).

3)估算法:无条件测定血酸碱情况,可先暂按提高血浆HCO3ˉ5mmol/L,计算给5%SB5ml/kg*次OR.11.2%乳酸钠3ml/kg*次。

注意:补碱时应扣除补液中所用的碱性液量。

代谢性酸中毒用碱性液的指征有二:(《实用儿科学7版》)

1.HCO3ˉ丢失过多或肾小管排酸障碍,不能产生新的HCO3ˉ所致的代酸;

2.无论何种病因,只要酸中毒严重,适当用碱性液纠正,可争取抢救时间,以便弄清病因,进一步进行治疗。

一般主张PH7.2时,才是应用碱性液的指征,使PH纠正到7.2-7.3为宜。多数情况下碱性液剂量可按每次1-2mmol/kg(相当于1.4%NaHCO3or.1/6mol乳酸钠溶液6-12ml/kg)计算,此量约提高血HCO3ˉ3-6mmol/L,以1/2-等渗碱性液配方数小时内由静脉滴注。根据病情需要,可重复给药。

备注:以腹泻所引起的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为例,酸中毒并非单纯由粪便丢失HCO3ˉ所致,脱水时,肾及组织循环不良可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及高乳酸血症,饥锇可致酮症,均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因此病人的AG值可正常也可增高,病儿用3:2:1或3:4:2等纠正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可同时被纠正。因上述液体可补充粪便中HCO3ˉ丢失;可扩充血容量,改善肾循环,使体内堆积的酸性代谢产物从尿排出,组织循环恢复,溶液含有葡萄糖能供给热卡,使体内酮体及乳酸能进一步被代谢,根据血HCO3ˉ或CO2-CP用上述公式计算出所需的NaHCO3予以补充,有可能会引起高钠血症或代谢性碱中毒。

纠正酸中毒的同时,应注意同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如纠正低血钾和低血钙,如严重腹泻造成的酸中毒时由于细胞内K+内流,往往掩盖了低血钾,补碱纠正酸中毒后,K+又返回细胞内,可明显地出现低血钾。酸中毒时游离钙增多,酸中毒纠正后,游离钙明显减少,有时可出现手脚抽搐,因为Ca2+与血浆蛋白在碱性条件下可生成结合钙,使游离钙减少,而在酸性条件下,结合钙又可离解为Ca2+与血浆蛋白,使游离钙增多。

Ca2++血浆蛋白------------结合钙

高血钾的治疗:快速静脉用NaHCO31-3mmol/kg,or.GS+RI(0.5-1gGlucose/kg,每3gGlucose+1uRI)(多用10%GS)沙丁胺醇5ug/kg,经15min静脉应用or.2.5-5mg雾化吸入常能有效地降低血钾,并能持续2-4h。10%葡萄糖酸钙0.2-0.5ml/kg,缓慢IV(2-10min以上)。(摘自六版《儿科学》)

七、脱水的处理

脱水时的液体疗法:小儿易发生脱水。注意观察精神、眼泪、尿量、口渴、皮肤粘膜、眼窝、前囟、皮温及休克征。尿少、皮肤苍白弹性差、明显口渴为中度脱水。出现淡漠、昏迷、休克表现为重度脱水。补液总量:轻度失水:90-ml/kg*d中度失水:-ml/kg*d重度失水:-ml/kg*d

第一阶段:扩容头8小时,补1/2总量(速度为:10ml/kg*hr)等渗性脱水用1/2张(2:3:1液NS:5%GS:1.4%SB)(SB为NaHCO3)低渗性脱水用2/3张(4:3:2液NS:5%GS:1.4%SB)高渗性脱水用1/3张(2:6:1液NS:5%GS:1.4%SB)

(重度脱水者用2:1液(NS:1.4%SB等张液)10-20ml/kg于半小时内快速扩容)第二阶段:补累积损失量后16小时,补1/2总量补1/3张(2:6:1)(速度为:5ml/kg*hr)重度酸中毒(HCO3ˉ9mmol/L)时,需要的5%NaHCO3(ml)=(22–测得的HCO3ˉ)*0.5*1.7*体重(kg)给需要量的一半,滴注约4hr见尿补钾:10%KCl3-4ml/kg*d(ml溶液中10%KCl的加入量不得大于3ml)抽搐补钙:10%葡萄糖酸钙5-10ml加入等量10%GS稀释后慢推(心率下降超过20次/min以上者停用。不能与西地兰同用)(ivor.VD,5y以上5-10ml/次,新生儿低钙血症1-2ml/kg,最大量不超过10ml/次,成人10-20ml/次,以等量25%GS稀释后IVor.+5%-10%GS-mlVD慢!)个别无效者考虑补镁:25%MgSO40.2-0.4ml/kg*次im(深部肌肉注射)Bid-Tid可加VitB-mgimQd第二天补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用1/4-1/5张含钠液补)总原则:三定(定量,定性,定速),三先(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见尿补钾,抽搐补钙(见上举例)

注:先盐后糖,先浓后淡这两句是指先应用含钠液、张力高些,然后含钠液逐减,液体的张力也逐减。列始的速度可快些,然后逐步减慢。不见尿而补钾以防产生高钾血症,见尿而不补钾,可出现低钾血症。

呼吸增快时,不显性失水增加4~5倍;体温每升高1oC,不显性失水每小时增加0.5ml/kg;环境湿度大小可分别减少或增加不显性失水;体力活动增多时,不显性失水增加30%。补液过程中,计算并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是液体疗法护理的重要工作内容。

当然脱水的程度判断是最重要的,如果是重度(丢失水分体重的10%),则不管是高渗,低渗,还是等渗,首先按20ml/kg补充2:1等张抢救液是不变的真理,迅速扩容。另外我上面说的液体中都有钾的成分,那么补钾也要按照金标准:见尿补钾。各程度脱水的补充量同教科书。最后送个补液十六字口诀给各位同行: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先晶后胶,见尿补钾。血浆等胶体的东西一定要靠后用哦!(丁香园)

如何估计小儿应该补几张的液体?因人而宜,因病而宜。总体来说,年龄越小张力越小。新生儿一般用无张或四一到五一张,小婴儿四一到五一张,幼儿儿童三一张左右。一般感染疾病带药进去三四一张都可,腹泻补液讲究量速度张力根据脱水情况而定。

介绍一下儿科几种液体的简易配置方法:

5%GS(ml)10%NS(ml)5%SB(ml)

2:1610

2:3:135

4:3:247

大家只要记住1/2张1、3、5;2/3张1、4、7;1张1、6、10。

例如:

欲配制ml2:1液体则是ml5%GS+18ml10%NS+30ml5%SB。(系数是/=3)

欲配制ml2:1液体则是ml5%GS+12ml10%NS+20ml5%SB。(系数是/=2)

欲配制ml4:3:2液体则是ml5%GS+16ml10%NS+28ml5%SB。(系数是/=4)

欲配制ml2:3:1液体则是ml5%GS+7.5ml10%NS+12.5ml5%SB。(系数是/=2.5)余此按比例类推,信手拈来。如果大家把这理解了,基本上已经达到主治医师水平!!!!!!!!!!!!!!!

小儿补液是儿科医生的基本功,医院,腹泻的小儿特别多,更是要熟练掌握。要和临床紧密结合的,不要太教条。别人介绍的一个实用的方案:(天津方案)⑴4:5:12:7液体,在这组液体里,4为1.2%的氯化钾,5为1.4%的SB,12为糖水,7为0.9%的生理盐水。4:5:12:7是他们之间的配比关系。这组液体的张力大约在1/2张到1/3张之间,是一组比较安全的液体,适用于各种性质的脱水。⑵4:5:6:7液体,各成分同上,只是糖水减半,大约1/2张。适用于高渗脱水。有的同仁会问我,为什么高渗脱水不补低张液?问的好,其实如果是高渗脱水,血浆比较粘稠,细胞处于皱缩状态,这个时候骤然补低张液体,会让皱缩的细胞骤然水肿膨胀,甚至破裂,会形成脑水肿的危险,所以建议高渗脱水一来不要补低渗液体,1/2张最安全。

八、补液疗效观察1补液后4小时内尿量增加,12小时内皮肤弹性恢复,酸中毒纠正前囟、眼窝凹陷恢复,哭有泪,脉搏有力,呼吸均匀,小儿睁眼玩耍,说明补液适当。2若出现水肿尿少,提示含钠液偏高。

3尿量多而脱水未纠正,提示非电解质液偏多(含钠少)。4软弱无力,腹胀提示低钾。5烦躁不安、脉搏次/min以上,呼吸困难,提示速度过快,有心衰甚至肺水肿可能。

临床实行液体疗法应密切观察上述变化有不当应立即纠正。

个人看法:如:8kg患儿血钠为mmol/L,其补3%NaCl量1、3%NaCl(ml)=(-Na+)XkgX0.6X23%NaCl(ml)=(-)X8X0.6X2=.8ml2、3%NaCl12ml/kg可提高10mmol/L血钠需要提高血钠=-=13mmol/L需要3%NaClml/kg数=12X13/10=15.6需要3%NaClml=15.6X8=.8ml以上算法结果一致,先按半量给予,每小时提高1-2mmol/L血钠速度,.8/2=62.4ml=大约60ml,3%NaCl60ml,4-6小时输完,每小时10-15ml3%NaCl输注。输液完毕,复查血清钠。依据血清钠情况,再进行评估补钠量。如果:血清钠-mmol/L,给予生理盐水20-30ml/kg输入。

两个有用的公式1、新生儿糖速公式:糖浓度X液体速度(毫升/小时)/体重(千克)X6举例:一个体重为3公斤的新生儿,用10%的糖,液体速度10ml/h,则糖速为:(10X10)/3X6=5.5mg/min.kg,注意,在以上公式中代数字的时候,所有单位、百分号一律省去。这是一个便捷公式。因为新生儿的糖速规定是很严格的,所谓糖速,就是单位时间内新生儿获得葡萄糖的量,单位一般用mg/min.kg,一般来说,维持足月儿的糖速在6~8mg/min.kg,早产儿4~6mg/min.kg为宜。且体重轻,胎龄小的新生儿,最初几天尽量不要用高糖,因为其血糖波动太大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2、多巴胺持续静脉滴注的公式:由于多巴胺血液半衰期短(3~5分钟),所以要持续静滴,一般按每分钟每公斤体重2~3微克进。公式如下:公斤体重X(2~3微克)X6/液体速度,举例,一个3公斤的新生儿,液体速度3ml/h,如果要多巴胺持续静滴,则多巴胺需要量:(3X3X6)/3=18mg,注意:这个18毫克是毫升糖水中要加的毫克数哦,但是你液体速度只有3ml/h,ml/3=33.……个小时了!而我只要持续12小时静滴,怎么办?很简单,12小时,3ml/h,那么总量只有36毫升,利用比例,18mg:ml=x:32ml算出x=5.76mg.即,在36毫升糖水中加5.76毫克的多巴胺,就可以达到以3个微克每公斤每分钟,持续静滴12个小时的目的。如果要加多巴酚丁胺,那么多巴酚丁胺的剂量是所算出多巴胺剂量的一半。

很用实用价值。另外指出多巴胺的效应有受体选择性,既可以激动B-受体,DA受体,又可以在体内转换成NA激动a--受体。最终体内生物效应与剂量有关,所以要控制每公斤每分钟速度。我们经常遇到窒息后新生儿无尿(24-48h仍无尿),多考虑窒息缺氧肾血流量减少,给予多巴胺,立其丁,合用,效果较白蛋白+速尿好。有时对于SIRS并ARF者,给予利尿合剂,如10%GS50ml+DA3mg+-II5mg+速尿10mg(10kg为例)有时候加用普鲁卡因对于NS伴高度水肿的病人利尿效果更好。

赞赏

长按







































北京手术治疗白癜风费用
白癜风图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yixiexie.net/yczz/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