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帖子说,人的肠道内有18斤宿便,并且千褶百皱,平均每隔3.5厘米就有一个弯折,人们即使每天都排泄,也总会有一些食物残渣滞留在肠道的褶皱内,这些残留的垃圾像锈一样牢牢地粘连在肠壁上,对肠道产生巨大压力,还说,现在都市人的排便量与20年前相比下降20%左右。
还有一张“剧毒”的照片↓
看过的亲们应该都吓坏了吧?
但消化科医生看了后,毫无感觉,“因为这样的脑残文真的太多了。”
节操是个好东西,可是很多网站似乎,并没有。
你以为我们的肠道是下水管道啊?
肠道是具有新陈代谢的功能的!
消化科医生分分钟拿出几张肠镜照片,扔到这些骗子的脸上,我们的肠道红润光滑,健康着呢!
那,被骗子说得信以为真的“宿便”到底是啥?我们的大便真的有毒吗?
医院消化科医生杨晶告诉记者,“宿便”并不是一个医学上的概念,不管中医、西医,都没有对它的定义。而大便的主要成分是食物残渣、肠道菌群、消化道粘膜脱落物和分泌物,哪里来的毒?
“有人说,人应该每天排便一次,前一天未排出的大便就是宿便。问题是,每天1-3次,或者1-3天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这种说法让3天一次大便的人情何以堪。
”从字面上理解,宿便应该是指积存在体内尚未排出的粪便。从食物的消化过程来看,食物在经过口腔的咀嚼和初步消化之后,通过食管进入胃部,和胃酸、各种消化液充分混合,然后进入肠道,通过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排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进入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吸收,残渣开始聚集成形,才算开始形成粪便。
所以,所谓的“宿便”,字面上理解应该就是堆积在结肠末端准备排出体外的粪便了。但实际上,每次排便之后必然有未完全成型的食物残随着肠道蠕动,不断从小肠来到结肠,在结肠吸收水分和电解质后新成新的大便。
怎么排便才是健康的呢?
实际上,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如上文所说有人一天1-3次,有人也许1-3天一次,这都是正常的,只要大便次数不过多或者过少、排便顺畅、松软成型、颜色正常,无腹泻或者便秘的情况,那么完全是正常的。
“宿便”的概念完全是一些人编造出来的,更有一些为了推销所谓的“排毒”保健品的目的,故意宣传错误的健康知识。可怕的是,很多号称“排宿便”的产品其实是刺激性泻药,久服会影响水分和电解质在结肠内的吸收,长期频繁使用会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医院中医科的戴超颖医生也指出,“服用清肠泻药后大解下粪便,不但会导致人体耗失津液,也会消耗人体阴气,导致阴虚,不生气血。”
也曾有报道,一些女孩子因为长期吃减肥药,结果导致结肠变黑!而始作俑者就是减肥药中的蒽醌类化合物,这类化合物在很多号称“通便润肠”的药物中也有。
所以啊,不要诬陷可怜的大便了。
爱护肠道别等“有感觉”
冰冷食品刺激肠胃收缩
夏季天气炎热,身体容易出汗。刚刚经过高热环境后,若立刻喝上一瓶冷饮或者吃冰激凌、刨冰等冰冷食品,这种低温刺激会导致胃肠血管骤然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影响胃肠道消化液的分泌,造成生理功能失调。
高温易导致食物腐坏
夏季气温普遍偏高,食物不宜长时间保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或者辨别,就容易引发肠道细菌感染;夏季人们喜欢吃的夜宵,尤其是路边摊,如烧烤配啤酒等吃法易引发肠道不适。
入夏后腹泻病人会明显增加,其中很多患者对腹泻病因并不了解,因为自行用药不当导致病情加剧的患者也不在少数。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俗称“拉肚子”,很多人都觉得“拉肚子”是“小病”,实际上腹泻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如细菌病毒感染、消化不良、肠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腹泻。
别小看“拉肚子”的危害
胃肠道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唯一途径。腹泻时,摄入的食物和其他营养物质发生严重的吸收障碍,热量供给不足,使人感到头昏眼花、口干舌燥、四肢疲乏、心慌气短,甚至出现营养不良。
腹泻还可引起贫血、维生素缺乏,甚至导致电解质失调、酸碱平衡紊乱,严重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如果细菌借助肠道进入血液还会导致败血症,甚至会危及生命。因此,如果“拉肚子”不及时就医的话,往往容易酿成大祸。
老人、儿童腹泻更危险
在所有出现腹泻的患病人群中,老人和儿童更危险。这是因为老人各项身体机能衰退,急性腹泻易出现低血糖、心脑血管等并发症。钠、钾、钙、镁有维持血液酸碱度、神经传导和心跳节律的正常功能的作用,腹泻时这些阳离子缺乏,可引起严重的心律紊乱,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更为不利;
而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因为机体含水量高,新陈代谢旺盛,对水的需要量也相对较多,按每公斤体重计算,儿童对水的需要量一般为成人的2—3倍。由于儿童肾脏和其他器官发育不完善,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浓缩及再吸收和排泄功能均较差,因此排出废物时需要更多的水分,如果水分不足,易发生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
因此,当老人和儿童出现腹泻,一定要及时就医。
保护肠道健康
重点预防“病从口入”
第一、不喝生水,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零食前也要记得洗手。
第二、尽量少吃冷饮,包括雪糕、冰激凌和冰水等,更不要一次吃太多。暴饮暴食会损害肠胃的防御系统,这时候肠道致病原就有机可乘了。
第三、保持清洁,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
第四、要选择新鲜食品,不食用腐败变质的食品。加工时要生熟分开,生吃的瓜果蔬菜应该用流动水洗净。另外,冰箱不是保险箱,吃剩的食物即使放在冰箱内,时间也不能过长,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充分加热。
第五、尽量少在外面就餐,如果外出就餐要到卫生条件好、具备卫生许可证的正规餐饮店。并且尽量少吃或不吃凉菜,千万不要在路边小摊上胡乱买东西吃。
第六、保持充足睡眠,护养正气,增强身体免疫力。
第七、运动要适量,过度运动或运动太少都不利于人的健康。
浙江在线健康网整合自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唐梦霞、网易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