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会碰到护士留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比较困难,或者护士在穿刺过程中误取了静脉血标本而病人又因惧怕疼痛拒绝再次穿刺,这时该怎么办呢?
留取的静脉血标本可以做血气分析吗?
静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可以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吗?
医护人员如何从血气分析结果上辨别出血标本到底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
图1病人的动脉血气结果
图2病人的静脉血气结果
静脉血气有什么特点?
静脉血气不仅能反映肺脏气体交换功能,而是还反映组织气体交换和机体酸碱状况。正常情况下,静脉血的PO2降低明显,PH值与动脉血相近,PCO2比动脉血略高(4~5mmHg左右)。
但危重症患者,特别是处于循环功能衰竭的状态下动静脉血气会出现动静脉血气酸碱分离现象。这时,动脉血气分析不能正确反映组织酸碱状态,而静脉血气分析才能发现严重的甚至致命的组织酸中毒。
静脉血气值的参数是多少?
1.静脉PO2正常值为40±3mmHg,如果混合静脉低PO2于28mmHg常伴有乳酸酸中毒,组织灌注不足。临床上常用28mmHg作为临床值;
2.静脉正常PCO2值为40~50mmHg,与动脉PCO2差异不大,但在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下其结果不同;
3.静脉PH正常值为7.35~7.45,与动脉PH差异不大。只有病人动脉血呈低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静脉血会呈高碳酸血症、呼吸性酸中毒,这时动脉与混合静脉血的PH的相差增大;因此当动静脉PH差值、PCO2差值突然增大提示可能是组织缺氧开始,供氧量不能满足组织有氧代谢的需要。
4.静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值为60%~80%。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用于评价心肺系统是否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及作为组织氧合状态的指数。
在休克早期,全身组织的灌注已经发生改变,即使血压、心率、尿量和中心静脉压仍处于正常范围,此时可能已经出现SvO2降低,所以SvO2能较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当SvO%,表示组织氧合受损和发生无氧代谢。
区分动静脉血气的方法
1.外观、监测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颜色较鲜红,且随脉搏搏动可见注射器内液面搏动。但当病人外周循环较差时搏动不明显;严重缺氧时动脉血颜色也较深,就比较难区分了。
但危重病人一般都有心电监测和无创氧饱和度监测,记录抽血气时的无创氧饱和度数值,再与血气检验结果中的血氧饱和度相比较,相差5%以内的视为所抽血为动脉血。
例如:抽血气时的无创血氧饱和度为97%,血气检验结果中的血氧饱和度在92%以上,基本可以断定是动脉血。否则就可能是静脉血。
2.血气分析检验结果
查看血气检验结果中的PO2值,如果病人无创脉搏血氧饱和度大于80%,血气检验结果PO2值小于50mmHg;基本可以断定误抽了静脉血。
另外,临床上抽动脉血样本较静脉血标本更加困难和疼痛。在PH和HCO3-上,动脉血和静脉血较为一致性,且用静脉血做血标本可以反映出病人的病情。
医护人员在不确定血标本是静脉血还是动脉血时,也可以根据血气分析测定值来判断血标本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比较图1和图2同一个病人动静脉血气值,你应该已经了解了动静脉血在血气分析的差异。
补充:在你无法送检血气分析标本时,一个简易判定动脉氧分压的口诀送给你,只要你有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值时,你就可以估算出动脉血氧分压值。
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值是90%,那么PaO2约60mmHg;
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值是80%,那么PaO2约50mmHg;
若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值是70%,那么PaO2约40mmHg。
相关阅读》》》
动脉血气十问十答!
1、什么是动脉血气?什么时候要测动脉血气?
动脉血气是指测量动脉血pH、PCO2、PO2,也包括测量氧合血红蛋白饱和度、碳氧血红蛋白饱和度和正铁血红蛋白。有些实验室还测量氧饱和度、碳酸氢盐、碱剩余。动脉血气反映了血液离开肺的情况,结果反映了氧合血和去除二氧化碳的能力。pH值是由肺去除二氧化碳能力和血中的挥发酸决定的。
通常,假如病人临床表现提示氧合、通气和酸碱状态异常时做血气分析。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指征如下:
(1)程序指征
①新入住ICU正在机械通气的病人;
②FiO2>60%,上一次动脉血气分析已3小时以上;
③应用PEEP或CPAP>10cmH2O,上一次动脉血气分析已3小时以上;
④病人将拔除气管插管,上一次动脉血气分析已1小时以上。
(2)临床指征
①病人存在以下任何情况:呼吸音消失;呼吸不协调;紫绀出汗;苍白;突然发生呼吸节律不齐;突然意识改变;
②突然发生呼吸频率改变20%以上,或呼吸>35次/分或<5次/分;
③突然发生心率改变30%以上;
④意外血压改变,收缩压改变30%以上;
⑤意外心输出量改变20%以上;
⑥颅内压突然增高,持续增高>5mmHg或绝对值>25mmHg;
⑦病人原来动脉血气报告或脉氧计显示以下的任何数值:PaO2<60mmHg或>mmHg;SaO2<85%;PaCO2>65mmHg或<20mmHg;pH>7.55或<7.30。
(3)治疗指征
①将拔除气管插管或改变通气机参数(通气模式、吸氧浓度、潮气量、频率等等);
②改变支气管舒张剂或血管活性药物。
2、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如何避免?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动脉导管?动脉导管并发症有哪些?
动脉穿刺常见并发症有:疼痛、动脉痉挛、动脉损伤、血栓形成、神经损伤、感染、血肿等。
一般我们常选择并发症少的桡动脉,因为①通过尺动脉血液流到手,桡动脉损伤不会影响手的供血。②桡动脉远离神经,不像肱动脉靠近神经,不可能损伤神经。③桡动脉处较股动脉处无菌程度高。④桡动脉常在表面,易触及,可减少疼痛。
使用动脉导管的2个原则:①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病人,需连续监测动脉血压。②需多次做血气分析或其他检查。
动脉导管并发症较少见,严重的包括出血、血管阻塞和感染。血栓形成可用连续滴注法防止,尽管滴注液中含稀释的肝素,但连续滴注是重要的。
3、为什么运送血气样本时要用冰保温?
血液是活组织,当运送至实验室途中,注射器内的血液代谢仍在继续。样本中PO2下降,PCO2上升,PH值下降。这可引起分析前的错误,把标本放在冰水中运送及储存是用来消除这种影响。
对血样本代谢影响由白细胞活动引起。对白血病病人,白细胞计数大于个/ul,PaO2下降快,这种效应称为“白细胞偷窃”,这导致所测到的PaO2较实际的低得多。在白细胞增多病人中,应预料到“白细胞偷窃”现象。对这种病人,要精确测定PaO2是不可能的,对这种病人用活体方法(脉搏血氧测定)较动脉血气更可靠。
4、假如血气样本不能立即分析,那么如何处理呢?
若需长时间后(如超过30min)才能化验,那么必须放在玻璃注射器内,氧和二氧化碳在冰水中溶解度上升。若用塑料注射器,可导致血样本中氧溶解量增加,这是因为氧从冰水中通过塑料进入标本中。在血气分析器中,样本加热至37℃,氧气从溶液中溢出,样本PO2上升,结果使测得的PO2较实际高。
5、为什么抽血气的注射器要用肝素?
防止样本凝血,血块会干扰血气分析机功能。传统上,用肝素钠液体防止注射器中血凝固,然而,现在使用干的冻干肝素锂来测量血气样本的电解质,而且,干的肝素降低了由样本稀释造成的分析前错误。
6、为什么动脉血气样本要隔离空气?
血气分析前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房间内样本的污染。样本空气污染降低了样本的PCO2,PH值增加。因此血气样本采集、运送及分析必须在厌氧环境下进行,任何样本中的气泡必须立即清除。
7、为什么不能用静脉血气分析代替动脉血气分析?
动脉血气反映了肺功能,普遍认为低的混合静脉血PO2(常小于35mmHg)反映了组织缺氧,可以是氧传递下降或组织氧摄取增加。静脉血PO2较动脉血PO2低得多,两者之间常无关。例如若心输出量下降,而肺功能正常、FiO2高时,混合静脉PO2可低,而动脉PO2可高。正常时静脉血PCO2较动脉高,然而,静脉PCO2依赖于血流,当血流低时,混合静脉PCO2可非常高,即使动脉PCO2正常或降低时也是这样。由于动脉血和静脉血有不同的生理机制决定,那么不能从一个推论出另一个。
8、血气分析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9、低血氧有哪些临床原因?
①吸入氧降低
②通气不足(呼吸中枢抑制、神经肌肉病变)
③短路(肺不张、肺炎、肺水肿、ARDS)
④通气/灌注(V/Q)不称、通气分布不良(气道分泌物、支气管痉挛)
⑤弥漫性缺陷(肺纤维化、肺气肿、肺切除)
10、常见酸碱紊乱的原因有哪些?
①呼吸性酸中毒(通气不良):呼吸中枢抑制(病理性、医源性);神经径路破坏影响呼吸肌(神经病、外伤);神经肌肉阻断(病变、麻醉剂);呼吸肌疲劳(劳累、病变)。
②呼吸性碱中毒(高通气):呼吸中枢受刺激(缺氧、焦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医源性(过度机械通气)。
③代谢性酸中毒:乳酸酸中毒;酮酸中毒;尿毒症酸中毒;下消化道丢失碱;肾丢碱;中毒。
④代谢性碱中毒:低血钾;上消化道丢酸;服碳酸氢盐。
参考资料:
1、《呼吸危重病学》
2、《美国最新临床医学问答——呼吸学》
来源:HAOYISHENG
?“肿瘤标志物与肿瘤早期诊断”专题组稿通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代谢疾病”专题组稿通知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肾损伤”专题组稿通知
?《检验医学那些事儿》长期征文中,最高支付稿费元!(点击查看)
?第二届“美康杯?感动检验”全国有奖征文开始啦
检验医学?中华检验医学网
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检验医学新媒体平台
因为专业所以权威丨投稿联系:57057
qq.南昌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如何治疗白癜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