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的指标及意义

一、动脉血氧分压

动脉血氧分压(PaO2)是指血液中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健康成人随年龄增大而降低,年龄预计公式为(PaO2)=mmHg-(年龄×0.33)±5mmHg.并且在机体的不同部位氧分压不同,其中大气道最高,组织细胞最低。

参考值95~mmHg。

临床意义

1.判断有无缺氧及缺氧的程度。

2.判断有无呼吸衰竭的指标若在海平面、安静状态下呼吸空气时PaO2测定值﹤60mmHg,并可除外其他因素(如心脏内分流等)所致的低氧血症,可诊断为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根据动脉血气分为I型和II型。I型是指缺氧而无二氧化碳潴留(PaO2<60mmHg,PaCO2降低或正常);II型是指缺氧伴有CO2潴留(PaO2<60mmHg,PaCO2>50mmHg)。

二、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是指肺泡氧分压(PAO2)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之差(PA~aO2),是反映肺换气功能的指标,较(PaO2)更为敏感,反映弥散、通气血流比例和动脉静脉分流的综合影响。正常人P(A-a)O2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肺内存在生理性分流,正常支气管的静脉血未经氧合而直接进入肺静脉,其次营养心肌的最小静脉血直接进入左心室,使正常左心搏出的动脉血中,也有3%~5%的静脉血掺杂。

参考值正常人呼吸空气时5~15mmHg,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但最大不超过30mmHg。

临床意义

1.P(A-a)O2增大伴有PaO2降低:提示肺本身受累所致氧合障碍,主要见于左右分流或肺血管病变使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致静脉血掺杂;弥漫性间质性肺病、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所致的弥散障碍;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如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或肺栓塞。

2.P(A-a)O2增大而无PaO2降低:见于肺泡通气量明显增加,而大气压、吸入氧浓度与机体耗氧量不变时。

三、动脉血氧饱和度

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动脉血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程度,即氧合血红蛋白占总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或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与血红蛋白氧容量之比,以公式表示如下:

SaO2=HbO2/全部Hb×%==HbO2/氧容量×%

一般情况下,每克Hb实际结合1.34ml的氧,有云存在高铁Hb,正铁Hb和其他变性Hb等,因此SaO2难以达到%。

参考值95%~99%

临床意义

1.可作为判断机体是否缺氧的一个指标,但是反映缺氧并不敏感,而且有掩盖缺氧的潜在危险。主要原因为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ODC)呈S形的特征,即PaO2在60mmHg以上时,曲线平坦,在此段即使PaO2有大幅度变化,SaO2增减变化亦很小,即使PaO2降至60mmHg,SaO2仍可接近90%,只有PaO2在60mmHg以下,曲线呈陡直,PaO2降低,SaO2即明显下降。因此在轻度的缺氧时,PaO2已有明显下降,但SaO2可无明显变化。

2.ODC受pH、PaCO2、温度和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含量等因素的影响而左右移动,并进而影响Hb与氧结合的速度、数量;ODC位置受pH影响而发生的移动,称为Bohr效应。pH降低,曲线右移,氧合血红蛋白易释放氧,有利于提高组织氧分压;相反pH升高,曲线左移,会加重组织缺氧。

四、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和血氧含量(CvO2)

混合静脉血是指全身各静脉混合后的静脉血,最好取血部位为肺动脉,通常需要右心导管取肺动脉血。PvO2及CvO2可作为组织缺氧的较好指标,二者反映了氧输送量和氧利用的关系。PvO2的正常值为40±3mmHg,若低于35mmHg,即认为有组织缺氧可能。Pa-Vo2是指动脉氧分压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之差。

参考值PvO~45mmHg

CvO2=1.34×Hb×SvO2+0.×PvO2,正常值约为13ml%

Pa~VommHg

临床意义

1.氧摄取增加可使PvO2和CvO2下降。心排出量下降时,为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组织摄取氧的能力增加,从而使PvO2和CvO2下降。

2.Pa~Vo2反映组织摄氧的情况。Pa~Vo2变小,表明组织摄氧受阻;Pa~Vo2增大,表明组织需氧增加。

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PaCO2是动脉血中溶解状态的CO2所产生的压力。组织代谢所产生的CO2由静脉血携带至右心,然后通过肺血管进入肺泡,随呼气排出体外。肺泡气与动脉血CO2的差值可忽略不计,因此PaCO2是反映肺通气功能的可靠指标。

参考值35-45mmHg,平均约40mmHg。

临床意义

1.判断呼吸衰竭类型与程度I型呼吸衰竭时PaCO2正常或降低;II型呼吸衰竭时PaCO2>50mmHg。

2.判断呼吸性酸碱失衡及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PaCO2>45mmHg提示呼吸性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的呼吸代偿;碱中毒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变浅变慢,通气量下降,PaCO2升高,但一般不会超过55mmHg;PaCO2<35mmHg提示呼吸性碱中毒或代谢性酸中毒的呼吸代偿。代谢性酸中毒时,经肺脏代偿后PaCO2降低,最大降低极限可达10mmHg。

六、pH

pH值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反对数,是反映体液总酸碱度的指标,受呼吸及代谢因素的共同影响。pH值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盐缓冲对(HCO3/H2CO3),其中碳酸氢由肾调节,碳酸由肺调节。两者比值为20:1时,血pH值为7.40。

参考值动脉血7.35~7.45,静脉血较动脉血低0.03~0.05.

临床意义可作为判断酸碱失调中机体代偿程度的重要指标。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度,存在酸血症;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有碱血症。pH正常可有三种情况:无酸碱失衡、代偿性酸碱失衡、混合性酸碱失衡。

七、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bicarbonate,SB)

SB是指在37℃,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经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后的标准状态下所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参考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

临床意义是准确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一般不受呼吸的影响。

八、实际碳酸氢盐(actualbicarbonate,AB)

AB是在实际的PaCO2和血氧饱和度条件下所测得的HCO-浓度。

参考值22~27mmol/l,平均24mmol/l。

临床意义

1.AB受呼吸及代谢双重影响。AB增高见于代谢性碱中毒,亦见于呼吸性酸中毒经肾脏代偿时的反应,慢性呼吸酸中毒时,AB最大代偿可至45mmol/l;AB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亦见于呼吸性碱中毒经肾脏代偿的结果。

2.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因素对血浆HCO-的影响。若AB↑>SB↑,见于代碱或呼酸代偿;若AB↓<SB↓,见于代酸或呼碱代偿。

九、缓冲碱(bufferbase,BB)

体液中所有缓冲阴离子(碱性物质)的总和,包括HCO3-、血浆蛋白、Hb-及HPO-4。HCO3-是BB的主要成分。BB是反映代谢因素的指标。

参考值45~55mmol/l

临床意义BB增加提示代谢性碱中毒,BB减小提示代谢性酸中毒。仅BB一项降低,应考虑为贫血(Hb低)。

十、碱剩余(baseexcess,BE)

BE指在37℃,血红蛋白完全饱和,经PaCO2为40mmHg的气体平衡的状态下,将血液标本滴定pH7.40所需要的酸或碱的量。

参考值±3mmol/l。

临床意义BE是反映酸碱失衡代谢性因素的指标。BE正值时表示缓冲碱增加;BE负值时表示缓冲碱减少。

十一、总PaCO2含量(TCO2)

它是反映化学结合量CO2(24mmol/l)及物理溶解量CO2(1.2mmol/l)之和。

参考值24+1.2=25.2mmol/l。

临床意义同HCO3-。

十二、阴离子间隙(aniongap,AG)

是指血浆中示测定的阴离子和未测定阳离子之差。计算公式为:AG=N+a-(Cl-+HCO3-)。

参考值8~16mmol/l。

临床意义

1.高AG代谢性酸中毒以产生过多酸为特征,常见于乳酸酸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等。

2.正常AG代谢性酸中毒有成高氯性酸中毒,可由HCO3-减少,如腹泻引起。

识别图中二维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QQ聊天机器人
白癜风医院诚信承诺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yixiexie.net/lcjc/2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