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糖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如蜂蜜及菊芋、菊苣等菊科植物,甜度是葡萄糖的两倍。口服果糖比葡萄糖吸收慢,但吸收后或静脉给药后在体内代谢速度,果糖代谢速度比葡糖糖快,易被吸收利用。
果糖与葡萄糖代谢差异葡萄糖在糖酵解过程中,需己糖激酶及6-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两个关键酶的催化生成1,6-二磷酸果糖,其中PFK1是糖酵解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胰岛素可诱导它生成。
果糖在细胞内主要经1-磷酸果糖途径代谢,需果糖激酶和1-磷酸果糖醛羧酶两种关键酶生成1,6-二磷酸果糖,从而进入糖酵解途径。果糖激酶主要存在于肝、肾、小肠细胞。
通过比较代谢途径可知,(1)果糖可以绕过糖酵解的主要限速酶PFK1;(2)果糖代谢强度取决于其浓度,在高果糖状态下,不需胰岛素也可代谢为糖原获释放能量;(3)果糖可促进脂肪储存及脂肪氧化。
果糖不仅热源利用率与葡萄糖相当,而且果糖激酶活性不依赖于胰岛素调控,可在无胰岛素情况下代谢为糖原。葡糖糖代谢必须依赖胰岛素,在体内代谢慢,容易使得患者体内血糖不稳定,加重糖尿病症状。
国外专家意见(1)肯塔基大学AndersonJW教授,早在年就在DiabetesCare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就做过给糖尿病病人口服果糖的实验,AndersonJW教授团队对糖尿病病人短期口服高果糖饮食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能量的基础上,高果糖为主的高糖类、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安全和可接受的。
(2)医院的KruszynskaYT教授,在年就在期刊Metabolism上发表的文章就提到过果糖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其升高胰岛素的作用较葡萄糖弱。
(3)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的MalerbiDA教授团队,年在DiabetesCare期刊发表了一篇临床分析类的文章。MalerbiDA教授研究团队研究了16例2型糖尿病病人,连续28d的果糖摄入实验结果表明短期至中期的高果糖摄入,并不会使得本身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和C肽水平恶化。
(4)美国范德堡大学药学院的ShiotaMasakazu教授团队,年在Diabetes期刊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ShiotaMasakazu的实验结果表明果糖对于改善糖耐量有明显的作用。
(5)同样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堡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的MaryMoore教授,年和年连续两年在DiabetesCare杂志和ClinicalEndocrinologyMetabolism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Mary教授发现,口服少量果糖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对葡萄糖所产生的高血糖反应。果糖能减少餐后血糖、胰岛素和C肽的波动。
(6)SeqalMS(佛罗里达大学,)、TeffKL(宾夕法尼亚大学,)、M.-F.Kong(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结果都认为适量的果糖对于血糖的控制是有益的。
国内专家意见(1)医院内分泌科王昕老师,年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文章,王老师的结论是,与生理盐水比较,果糖注射液对于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
(2)医院老年科杨燕怡老师年发表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上海复旦大学医学医院营养科张鑫毅老师年在《肠外与肠内营养》、医院内分泌科吴国富老师年在《实用糖尿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其结论大体都相同,且都基本上支持王昕老师的结论。
其他一些国内研究也分别表明:(3)果糖可促进脂肪存储及氧化,能够有效减少体内游离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酮体的生成,可以减轻酮症酸中毒病人的症状;(4)果糖在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促进蛋白质合成等方面优于葡萄糖,因而成为控制糖尿病病人症状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有益因素;(5)果糖主要优势是不依赖胰岛素介导进入细胞内代谢,引起高血糖反应较小,非常适合糖尿病和肝病病人使用;(6)果糖代谢稳定,适合创伤及手术患者使用。
最近研究怎么说在过去的几十年的研究中,果糖一直都被认为是安全且健康的软饮料和加工食物,最近也有科学家发出来不一样的声音。年的Lyssiotis教授和Cantley教授,以及年的Lusting教授的研究认为长期且过量的摄入果糖会引起代谢性疾病。
Agrawal和Gomez-Pinilla教授认为大量的果糖会影响大脑记忆能力。美国UCLA(加州洛杉矶分校)Gomez-Pinilla教授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EBioMedicine上的文章(在写这篇文章时,Pubmed上还查询不到,请上EBioMedine福州白癜风专科医院有什么药可以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