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问答来了!
优质答案让你一次性看个够!
企鹅问答
看着十万个为什么长大的我们如今却越来越缺乏提出“为什么”的能力,所以,快叫醒你的好奇心,来,提出你的疑问,分享你的见解,让我们一起扬起科学的风帆,一起扬帆起航!
点击阅读原文就能一键直达现场!南来的北往的、提问的回答的我们全部欢迎~
今日问题
喝纯净水真的会导致“酸性体质”吗?最近,网传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体质“变酸”和钙流失这样的言论……事实真的是如此吗?什么是酸性体质呢?长期饮用纯净水会导致体质“变酸”么?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真相。
钟凯知名食品安全科普作者
1、科学界并没有酸性体质这么个概念,连中医都没有这个概念。人体的Ph值是非常稳定的,因为我们体内维持生存的各种生物酶都需要特定的Ph值、温度、离子浓度等条件,如果波动过大,人早就死掉了。
2、纯净水并不会让人体“变酸”。你想想咱们吃的醋是酸性的,皮蛋是碱性的,各种食物的Ph都不太一样,然而我们身体依然能将Ph值稳定在7.4左右。这是因为人体成分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缓冲池,吃点碱性和酸性的东西,根本不会有多少影响。
3、在中东地区,居民饮水主要是进口的瓶装水和当地产的海水反渗透得到的纯净水,以色列50%供水来自海水淡化,并没有啥问题。宇航员喝的也是纯净水。各国市场上都有纯净水销售,这足以说明管理部门是认可它的安全性的。尽管也有研究说纯净水不好(有相反的声音很正常),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指南中,并没有说纯净水有害健康。
4、钙流失的说法也是不对的,人体内的钙离子浓度是相当稳定的(钠和钾也是的),这可以保持人体的生理功能。纯净水没有钙质,但饮水的量和人体内的水分相比是非常少的,因此对钙浓度的影响也很小。同时,人的钙质吸收和沉积,主要依赖膳食、运动以及维生素D等因素。相对于膳食中的钙含量,水里面的钙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无论纯净水还是矿泉水都这样。
5、在一些重要的科学文献中,确实有纯净水需要重新矿化的说法,这并不是说没有矿物质就不能喝,而是针对供水系统来说的。纯净水对供水管道存在一定的侵蚀作用,导致一些重金属溶出,而适度矿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并不能理解为,喝纯净水会让骨骼中的钙质溶出。
总结,纯水、白开水、矿泉水、添加了矿物质的水,健康和营养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价格有差别,消费者看到的信息有相当多来自营销领域。
陈舟医生第二军医大学肾脏内科医生
1.医学上并不存在“酸碱体质”的说法,也没有酸碱性食物的划分,所谓“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补充碱性食物可恢复健康”的观点均是伪科学。
2.“酸碱体质”与“体液的酸碱”不是一回事,现代医学里体液的酸碱各有不同,是与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相适应的。
3.“酸性体质引发疾病”是无稽之谈,即使补充所谓的“碱性食物”也不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度,人体的酸碱平衡是由肺脏、肾脏和体液缓冲系统共同维持的一种稳态,不会轻易被影响。
引言:近年来,有关“酸性体质”“碱性体质”的说法很流行,食物也被贴上“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的标签,还有“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酸性体质引发疾病,补充碱性食物可恢复健康”等等观点。那么,人的体质是否真的有酸碱之分?靠饮食真能把酸性体质吃成碱性体质吗?
1.“酸碱体质”的说法的由来
所谓“酸碱体质”的伪科学理论,在网络传播中有无数个版本。比如有人说来自帕特里克.霍尔福德(PatrickHolford)写的养生书,书中提议:“日常饮食中应该80%的碱性食物和20%酸性食物,要记住4:1,不然酸性体质成了万病之源”。这位英国营养学家,在其著作中提及的养生方法,许多都是伪科学。
还有的版本是假借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雷翁之口说“酸性体质成了万病之源”,不过简单一查就可以发现诺贝尔医学奖得主里压根就没有雷翁这个人。其他的本版就不列举了,让人比较气愤的是,有些好事之人冒充医生散播诸如“怎样辨别酸碱体质?酸碱体质有哪些表现?如何食补纠正?”等观点,加之国内外不少保健品商家借机请“养生专家”多渠道大肆宣传,导致大众对这些违背主流科学和医学的观点深信不疑,上当受骗的不在少数。用20个字总结目前的情况就是“网络不靠谱,谣言蛊惑多,商家推波助,百姓坑害惨。”
从我学医12年的经历以及和中医医生的反复求证来看:“酸性体质”与“碱性体质”概念,无论在现代医学还是传统中医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都不存在,更没有相关疾病的说法,网络上关于“酸碱体质”与人体健康相关的谣言,没有一点科学依据,严重违背目前的医学认知。
2.人体的体液确实有酸碱性之分,但这和“酸碱体质”是两回事
有关酸碱的问题,还记的初中化学里的pH吗,它又被称为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
通常情况下,pH是一个介于0~14之间的数,当一种溶液的pH<7,说明溶液呈酸性;当pH>7,说明溶液呈碱性;当pH=7,说明溶液呈中性。
如果是以人的动脉血为样本,测得的pH正常范围是7.35~7.45,这个数值是接近于中性,呈弱碱性;静脉血因为经过了人体的各种新陈代谢后,有CO2以及有机酸等物质的加入,与动脉血相比,外周静脉血pH范围约低0.02~0.04,也呈弱碱性。
此外,人体其他部位的体液所属的正常pH各不相同:唾液为7.0左右(中性),胃液在1.0~1.5之间(强酸性),尿液为6.0左右(弱酸性),阴道分泌的液体一般pH<4.5(酸性)。
可见,就人体而言,不同部位的体液,有的呈酸性,有的呈中性,有的则呈弱碱性,这和各个部位的生理功能是密不可分的。拿大家熟悉但不了解的“胃液”说一下,胃液之所以呈强酸性主要是含有大量的氢离子,之所以为强酸性是为了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食物,酸性环境有利于食物中蛋白质变性分解,还可以杀灭细菌,以及促进下游兄弟单位胰腺和小肠分泌消化液等等。
人体体液酸碱度的不同,与“酸碱体质”并没有对应关系,“酸碱体质”与“体液的酸碱”不是一回事。即使血液的pH呈弱碱性,也不能成为“碱性体质就是健康必需”,“酸性体质就是万病之源”等说法的依据,真正的人体酸碱及酸碱平衡,有它更深层的意义。
3.如何科学认识“人体的酸碱”?
现代医学里“酸碱平衡”理论研究认为,人机体中酸碱物质的来源包括食物和代谢生成,以后者为主。新陈代谢过程中,糖、脂肪完全氧化生成CO2,称为挥发酸,主要经肺排出体外。而来自蛋白质和氨基酸分解产生的硫酸、磷酸和尿酸,以及糖和脂肪的不完全氧化生成酮酸和乳酸,为非挥发酸,经肾脏排泄。当然,代谢产生酸的同时也产生少量的碱。
人的动脉血正常pH之所以比较精确的保持在7.35~7.45之间,是因为机体主要通过肺、肾脏,以及体液缓冲系统来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其中肺起作用最快,仅需10~30分钟;肾起作用在数小时以后,但调节作用最强,这也是为什么当肾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酸碱平衡紊乱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人体处于微妙的酸碱平衡状态,即使吃的食物酸一点或碱一点,人体自身都能够调节的游刃有余,不会大幅度改变人体的总体酸碱度。但是在异常疾病或非生理状态下,容易出现酸碱失衡,若人体的血气分析pH<7.35提示酸中毒,若pH>7.45提示碱中毒。比如说:人在精神比较紧张的时候,会不自主的呼吸过快过深,容易造成CO2过度的排出,导致血液pH升高,形成呼吸性碱中毒。而患有肺气肿疾病的人,由于肺呼出CO2能力的下降,导致过多的CO2在人体内堆积,CO2与水结合后会生成碳酸,从而使血液中pH降低,造成呼吸性酸中毒。还有,肾功能衰竭的尿毒症患者,由于肾脏排酸能力的严重下降,导致像酮酸、乳酸等非挥发酸过多蓄积,同样可以使血液中pH降低,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而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实际上都代表身体器官可能出了严重的问题,特别是肾脏和肺脏的问题,有些情况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医院接受正规的医疗救治,而不是单靠吃所谓的“酸性食物”或“碱性食物”来“力挽狂澜”。
把食物进行酸碱属性的分类没有多大意义,年更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也强调多样化和平衡饮食,没有必要太顾忌食物的“酸与碱”。当然,也不需要吃所谓的“碱性保健品”来永葆青春,指望靠饮食来调节酸碱平衡,只能是“杯水车薪”,浪费大把的金钱不说,还有可能延误病情,反而害了自己。
参考文献:
1.RoseBD,PostTW.ClinicalPhysiologyofAcid-BaseandElectrolyteDisorders,5thed,McGrawHill,NewYork.
2.AdroguéHJ,MadiasNE.Secondaryresponsestoalteredacid-basestatus:therulesofengagement.JAmSocNephrol;21:.
3.Simpleandmixedacid-basedisorders,Uptodate,.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