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于:中国体外循环杂志,,17(4):-
作者:李蛟,贾在申,杜中涛,孙志全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肺转流(CPB)术中代谢性酸中毒补碱的一个新公式。方法 根据传统公式,加上预充液量导出新公式。前瞻性分析年10月至12医院接受CPB手术的成人40例患者,分为传统公式组和新公式组,每组20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存活出院。新公式组补碱10min后pH比传统公式稍高[(7.39±0.05)vs.(7.36±0.03),P=0.01]。另外,新公式组首次补碱后pH及BE恢复正常的患者比例较传统公式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vs.70%,P=0.11;85%vs.65%,P=0.14)。结论 新公式似乎能更准确的计算出所需碱量,使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的酸碱状态。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原发性HCO3-降低(<21mmol/L)和pH值降低(<7.35)为特征的一种酸碱平衡紊乱,需补充碱性物质[1-2]。在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手术中,阻断主动脉后,机体缺血缺氧,常需补碱。既往补碱公式不少,但都未考虑人工心肺机预充液的量,导致补碱量少。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计算补碱量时加上预充液的量,能使血pH和碱剩余(BE)值尽快恢复到适当的水平,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促使组织细胞恢复正常功能。据此,笔者导出了一个CPB术中纠正酸血症补碱的新公式。
1资料与方法
1.1 公式的导出《CardiopulmonaryBypass》[3]书中介绍代谢性酸中毒时补碱公式为:所需补碱量(mmol/L)=BE×体重×0.3,0.3即20%的细胞外液加上10%的细胞内液,因部分Na+要进入细胞内。考虑到CPB时人工心肺机的容量,设计新公式为:所需补碱量(mmol/L)=BE×[体重×0.3+预充液量(L)]。所需5%NaHCO3(ml)=所需补碱量×1.66。
1.2 研究对象 纳入年10月至12月,医院接受双瓣手术成人患者40例,心肌保护均采取单次灌注30~50ml/kg的HTK液(最多ml),根据计算补碱量的方法分为传统公式组和新公式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为代谢性酸中毒患者。传统组主动脉阻断后,先半量补充传统公式计算的5%NaHCO3,新公式组半量补充新公式计算的量。本研究通过了首都医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X)。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终点事件 从病案系统获取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手术资料。主要终点事件为补碱10min后BE及pH恢复至正常水平。pH和EB的正常范围分别为7.35~7.45及-3~3mmol/L。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StataSE12.0和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或频数(比例)表示。连续变量用t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 果
所有患者均存活出院。两组患者术后ICU滞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无显著差异。患者的基本资料和手术资料如表1所示,两组间基本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平均年龄、预充液量无明显差异。主动脉阻断后两组pH、HCO3-、BE、Na+及乳酸(Lac)均无明显差异,但两组Na+均略低于正常水平。新公式组所需NaHCO3量及首次补NaHCO3量均比传统公式组多(P<0.05)。两组补碱10min后HCO3-、BE及Lac均无显著差异。然而,新公式组补碱10min后pH比传统公式稍高(P=0.01)。另外,新公式组首次补碱后pH及BE恢复正常的患者数也比传统公式组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表1 患者基线资料及生理指标(n=20)
3讨 论
CPB手术时,人工心肺机通过管道与人体循环系统相连,那么理论上管道的预充液属于细胞外液,因此笔者导出的新公式考虑了预充液的量。本研究表明按新公式补碱,更多的患者能较快的纠正酸中毒,恢复正常的pH与BE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临床上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存在自身调节缓冲机制,为避免纠正酸中度过度,首剂量半量补碱,一般给~ml。在本研究中,两组首剂量均在上述范围,事实上新公式组的平均所需NaHCO3量比传统公式组只多不到30ml。因此不管新公式还是老公式都不影响CPB术中补碱。首次补碱后复查血气,如pH、BE等指标仍未恢复正常,则继续补碱。重度代谢性酸中毒可导致严重的代谢障碍和多器官功能损害[4-5]。CPB术中主动脉阻断后,机体缺血缺氧,酸血症可能进行性加重。另外,大量HTK液进入循环亦可引起的稀释性代谢性酸中毒,并造成低钠血症。因此应积极处理代谢性酸中毒,但如何掌握好补碱的时机、数量则非常重要。笔者设计的新公式似乎能更准确的计算出所需碱量,使患者更快地恢复正常的pH值。
参考文献(略)
白癜风有遗传性吗白癜风患者如何过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