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分析
临床剖检见肠道后段出血,粪便呈红色或暗红色;前段出血时,呈黑色。患肠炎时,鸡粪便被覆盖一层粘液性外膜,有时会看到带血迹。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消化系统的功能结构及肠道菌群均可能出现种种变化和失调,并常常以排便的情况表现出来,出现腹泻及粪便的各种异常表现。
引起腹泻和异常粪便的原因很多。除了细菌、病毒、寄生虫之外,还有饲料品质、环境因素、应激因素、各种名目的添加剂和毒物中毒等,它们在临床的表现因疾病的不同而症状也有所不同。所以说,鸡肠道疾病的治疗,单用中药、酸化剂、微生态等,常常看似拿药便宜,但治疗下来费用高不说,还常常收不到很好的效果!
肠道病分类
⑴代谢性酸中毒所致
①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
②采食减少,肠道吸收不好,摄入热量不足,体内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
③脱水时,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血液和体液循环缓慢,造成组织缺氧致乳酸堆积。
④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在体内滞留等。
⑤脱水越重,酸中毒越重。
⑵非感染性因素所致
①饲料品质差造成的。
②过敏性腹泻:主要是对蛋白的过敏导致肠粘膜通透性改变而发生腹泻。
③糖原性腹泻:肠粘膜缺乏双糖酶,食入富含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等)的饲料,即发生腹泻。采食中的葡萄糖被结肠中的细菌转变为乳酸等。
④短链有机酸造成肠腔内渗透压增高(渗透性腹泻)。
⑤腐败性毒性产物直接刺激肠壁造成腹泻。
⑶感染性因素所致
内源性:鸡患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肠道外感染时,因发热及毒素作用而使消化功能紊乱而导致的腹泻,即消化道外感染性腹泻。还有的鸡消化障碍,食物积滞在小肠上部,导致酸度降低,造成肠道下部细菌上移繁殖(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病原微生物从外向内进入、侵袭消化道,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氏梭菌、葡萄球菌、原虫等引发的肠炎和过料。
常见治疗手段
1、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是当前治疗鸡肠道疾病最经济、最迅速、最有效的手段。
2、采用抗生素与对症进行结合的治疗手段,是当前治疗鸡肠道病最科学、最全面、最彻底、技术要求最高的治疗手段。
3、其它,如酸化剂、微生态等治疗手段,多是针对非疾病条件下的、生理性或物理性的调节,常用于无病、亚健康时的保健。
常见治疗药物
1、对因治疗药物(抗生素)
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对消化道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魏氏梭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主要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敏感。有含量高的制剂不用含量低的,一是含量低的,性价比低。并且,对阿莫西林来说,浓缩的才是精华。二是含量低的,辅料太多。而阿莫西林稳定性差,效果受更多的辅料影响很大。
硫酸新霉素可溶性粉:对消化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巴士杆菌等主要革兰氏阴性菌敏感。
盐酸林可霉素可溶性粉:对消化道魏氏梭菌、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等厌氧菌、革兰氏阳性菌敏感。
硫酸黏菌素可溶性粉:对目前畜禽临床常见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巴士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高度敏感,与其它药物之间没有药理配伍禁忌、联合给药可显著增强处方的有效治疗作用。
替米考星溶液(泰乐菌素):虽然很多时候多用于畜禽支原体病、呼吸道病等的治疗,但是它们对抗消化道葡萄球菌、链球菌、魏氏梭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能力也非常强,兽医实验室监测其对上述病原的临床分离株药敏实验,报告结果80%以上都处在敏感、高敏的范围。
癸氧喹酯溶液(磺胺氯吡嗪钠):对目前临床常见的小肠球虫、盲肠球虫等球虫病,对肝肾最安全、治疗效果最突出的成分之一。因为癸氧喹酯的抗球虫强度和效果与其药物制剂的粒径呈正比,即癸氧喹酯的药物粒径越小、抗球虫效果越好。显然癸氧喹酯溶液中,癸氧喹酯的药物粒径是其所有制剂中最小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药物,如痢菌净、喹乙醇、痢特灵、诺氟沙星等,因为对人、对环境、对动物和对公共卫生安全危害较大,是被禁止在家禽上使用的。一旦被举报或监管执法机构发现,根据新的《食品安全法》和《从严从重处罚》等国家意志,主要责任人是要被判刑的!
2、对症治疗药物(非抗生素)
调节消化道pH:碳酸氢钠、柠檬酸等。
粘膜保护剂:谷氨酰胺、丁酸钠等。
调节离子平衡:氯化钠、氯化钾等。
促进组织修复:亚硒酸钠和多维等。
治疗处方原则
最高明的处方技术是对因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1、抗菌
2、抗炎
3、抗毒素、抗休克
4、调节离子失衡
5、纠正酸中毒
6、净化水体和饲料
7、合理使用消毒剂
说明:转帖请注明“兽药药理与处方技术”
李匡翎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