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一文读懂动脉血气分析

血气分析的测定,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占重要地位。它有助于了解病情、鉴别诊断、观察疗效和估计预后。通过血气分析,能对病人的通气功能,换气功能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炭潴留情况,及机体的酸碱状态,电解质紊乱的程度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正常值

1、酸碱度(pH)参考值7.35~7.45。7.35为酸血症,7.45为碱血症。但pH正常并不能完全排除无酸碱失衡。

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参考值4.65~5.98kPa(35~45mmHg)、乘0.03即为H2CO3含量。超出或低于参考值称高、低碳酸血症。50mmHg有抑制呼吸中枢危险。是判断各型酸碱中毒主要指标。

3、二氧化碳总量(TCO2)参考值24~32mmHg,代表血中CO2和HCO3之和,在体内受呼吸和代谢二方面影响。代谢性酸中毒时明显下降,碱中毒时明显上升。

4、氧分压(PO2)参考值10.64~13.3kpa(80~mmHg)。低于60mmHg即有呼吸衰竭,30mmHg可有生命危险。

5、氧饱和度(SatO2)参考值3.5kPa(26.6mmHg)。

6、实际碳酸氢根(AB)参考值21.4~27.3mmol/L,标准碳酸氢根(SB)参考值21.3~24.8mmol/L。AB是体内代谢性酸碱失衡重要指标,在特定条件下计算出SB也反映代谢因素。二者正常为酸碱内稳正常。二者皆低为代谢性酸中毒(未代偿),二者皆高为代谢性碱中毒(未代偿),ABSB为呼吸性酸中毒,ABp。

7、剩余碱(BE)参考值―3~+3mmol/L,正值指示增加,负值为降低。

8、阴离子隙(AG)参考值8~16mmol/L,是早期发现混合性酸碱中毒重要指标。

判断酸碱失衡应先了解临床情况,一般根据pH,PaCO2,BE(或AB)判断酸碱失衡,根据PaO2及PaCO2判断缺氧及通气情况。pH超出正常范围提示存在失衡。但pH正常仍可能有酸碱失衡。PaCO2超出正常提示呼吸性酸碱失衡,BE超出正常提示有代谢酸失衡。但血气和酸碱分析有时还要结合其他检查,结合临床动态观察,才能得到正确判断。

        

临床意义

目前,动脉血气分析在临床各科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的诊断、救治中,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检验项目。

1.低氧血症是常见并随时可危及病人生命的并发症,许多疾病均可引起,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严重创伤、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中毒等各种危重病,以及手术麻醉等。单凭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法对低氧血症及其程度作出准确的判断和估价。动脉血气分析是唯一可靠的诊断低氧血症和判断其程度的指标。即使有呼吸机可以纠正缺氧和低氧血症,如果没有动脉血气分析监测的帮助,就无法合理应用呼吸机的许多指征。

2.在危重病救治过程中,酸碱失衡是继低氧血症之后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及时诊断和纠正酸碱失衡对危重病的救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动脉血气分析也是唯一可靠的判断和衡量人。

体酸碱平衡状况的指标

结果偏低可能疾病:高原病、老年人肺性脑病、老年人代谢性酸中毒、脓毒症和菌血症、老年人急性左心衰竭、老年人呼吸衰竭、老年人肺心病、老年人肺栓塞、新生儿晚期代谢性酸中毒、老年人间质性肺炎

结果偏高可能疾病:老年人呼吸性酸中毒。

检查过程

1.样品采集的主要要求:

合理的采血部位,严密隔绝空气,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的抗凝血,抽血后立即送检,病情许可,最好停止吸氧30min后再取血,否则应注明吸入氧浓度。

2.采血部位与方法:

首选的采血部位为股动脉、桡动脉或肱动脉。当针刺入动脉后,借助于动脉压力足以推动针芯使动脉血自动进入含肝素液的注射器内,原则上不必抽吸。一般取血1~2ml后即在针头上加盖塞子,做到严密隔绝空气,立即送检。如有空气混入,会影响测定结果。动脉化毛细血管血,可取血于指尖、耳垂或足跟,但目前临床上较少采用。

3.静脉血取代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的可行性:

血气分析原则上应采用动脉血,但在临床上常可遇到患者动脉穿刺困难,特别是婴幼儿,此时往往用静脉血取代动脉血测定。

4.记录患者的体温和吸氧浓度:

患者体温可影响pH、PaCO2和PaO2测定值。特别是低温麻醉手术时,测定值必须加以校正。吸氧浓度可影响PaO2值,医师判断时应考虑到吸氧对氧分分压的影响。

影响因素

1.采血位置:因采血的动脉如有输液,就可能发生溶血及稀释,使K+升高,Ca2+降低。如误采为静脉血,因为静脉血不能准确的反映动脉血气状况,它的pH值在正常情况下与动脉血接近,但当机体患病时,各种代谢均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此时动脉与静脉的pH就有明显的差异。

2.采血量及肝素浓度:肝素溶液对血气测定的主要影响是稀释,影响最大的指标是PCO2、HCO3-,此外,肝素本身偏酸,肝素过多,使pH、PaO2值偏低、PaCO2值偏高,出现假性低碳酸血症。但是肝素量过少,便起不到抗凝的作用。国际生化联合会(IFCC)推荐血气标本中肝素的最终浓度为50u/ml。

3.气泡:因为气泡会影响血气的pH、PaCO2、PaO2的检测结果,特别是PaO2值。理想的血气标本,其空气气泡应低于5%。

4.标本混匀程度:与其他抗凝标本一样,不充分的混匀会增加凝血的发生,从而影响血色素和血细胞压积结果的准确性。

5.标本的送检时间:PaCO2、PaO2和乳酸的检测必须在15min内完成,其余项目如:pH、电解质、BUN、血色素、血糖和红细胞比积的检测,要求在1h内完成。

6.标本的储存:如实在不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则需放入冰箱冷藏,切记不能放在冰块上,储存时间也不宜太久(最长不能超过30min)。

(编者:医院ICU刘泽超)

参考文献:

[1]王 璇,申丽红,陈永德.动脉血气分析的质量控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张蕾.动脉血气中体温的标准值与实际值的对比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3]赵静怡.血气分析仪采血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实用医技杂志,:.

[4]刘宏.血气分析前的准备[M].北京: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5]高秀玉,禹爱玲,宋宁宁.血气标本采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工企医刊,86.

精彩内容推荐:

1.还不会取血气吗?世界卫生组织(WHO)教给你

2.WHO对静脉采血的最佳操作指南

3.要点

血液安全

4.输血指南更新——?柳叶刀?

5.桡动脉“无痛”采血法

温馨提示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yixiexie.net/yczz/8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