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设计考研618设计理论

24考研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何香凝艺术设计学院

设计(全日制)

01环境设计研究

02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0产品设计研究

04公共艺术研究

①()政治

②()英语二

③()设计理论

④()专业设计

学制年,元/年

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为基础性专业考试,不分专业方向。

考试时间:小时。

试卷基本结构

1.名词解释(6题,每题5分,共0分)

2.简答题(4题,每题15分,共60分)

.论述题(2题,每题0分,共60分)

主要参考书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2.尹定邦.第三版《设计学概论》,湖南科技出版社,年

专业设计

考生根据考题说明所给出的主题背景,结合自身专业方向,明确指出设计提案的内容,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

试卷基本结构

1、设计分析(背景、概念、思路、元素)(0分)

2、设计方案推导过程(0分)

、设计表达(60分)

4、设计说明(0分)

考生应自带必要的绘图工具(如铅笔、橡皮、圆规、尺具、彩铅、马克笔、黑色水笔等相关绘图工具。由于考试场地限制,不得使用水彩、水粉、油画、画板等工具材料,学校提供A大小考试用纸。

考试时间:小时。

主要参考书

1.《建筑思维的草图表达》,迪特尔.普林茨赵巍岩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2.《成功品牌设计—-平面设计师手册》凯瑟琳·斯莱德-布鲁金时雨翻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7年5月第一次印刷

.《工业设计程序与方法》杨向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专业设计

专业面试

参考书目:《设计学概论》余强,重庆大学出版社,4年

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①素描

参考书目:《素描基础》王常杰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7年

②图形创意

参考书目:《装饰图案设计原理与训练》张歌明、陈楠,清华大学出版社,年

24复试

线下复试

达到A类考生基本要求,按我院拟招生数不低于1:1.的比例确定复试名单(若最后一名出现多人同分时,全部进入复试名单)

学院不接受调剂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能力测试、专业素质及综合素质考核三个部分,总成绩为分。复试时间一般为20分钟。

1.外语能力测试

外语能力测试包含外语口语及阅读理解测试,满分20分。

2.专业素质及能力考核

专业素质及能力考核满分50分,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前沿动态的了解和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

综合素质及能力考核满分0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

(2)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包括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等方面的经历;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4)人文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纪律性、协作性和心理健康,举止和表达能力等。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要求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专业课,均为闭卷考试。每门考试满分为分,考试时间为分钟,60分及以上为及格。加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分,若成绩有不及格,则复试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综合成绩=(初试总成绩/5)×60%+复试成绩×40%。

考生按综合成绩(保留至小数点后两位)从高到低排序确定拟录取顺序。如综合成绩排名最后的两名考生成绩相同,则以初试成绩总分为准从高到低录取;若考生初试成绩也相同,则以初试专业课总分为准从高到低录取。

考研辅导经验

年11月4日至年11月结束期间,承担了考研辅导师的角色,负责辅导一位考生应对研究生入学考试。我的辅导聚焦于考试的四个科目,不仅包括为学生提供各科目的学习方向和思路,还包括精选的学习材料以提高其复习效率和考试表现,政治和英语的考研资料,设计理论的框架梳理,手绘的技巧等,总计提供了4.5小时的教学,分布在三节课中。学生在初试中获得了以下成绩:

思想政治理论:72分

英语(二):5分

设计理论:16分

专业设计:19分

总分为分。

我为什么考研

自本科毕业以来,我的职业路径经历了一次不同寻常的转变。作为一名工科专业的学生,我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主要集中在技术和理论知识上。然而,毕业后,我意外地接触到了平面设计和活动设计领域,这些经历不仅激发了我的创造力,也为我揭开了一个全新视角来理解和解决问题。在实践中,我意识到尽管我对这些领域充满热情和好奇,但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指导限制了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自我提升,并且在设计领域取得更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我决定投身于研究生学习。基于我对工科的背景知识,结合我对设计领域的热情和初步经验,我相信我能够跨学科创新,将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进而在我的专业领域做出贡献。

专业课备考经验

在我准备考研的过程中,我采取了一种较为独特的策略:深入分析学校出题组的出题习惯、偏好以及考试中反复出现的主题和问题类型。这种方法不仅帮助我针对性地准备考试,还极大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以下是我总结的几点经验:

1、历年真题研究:我从历年的考研真题入手,不仅仅解答这些问题,更重要的是分析题目背后的出题逻辑和考察点。通过这种方式,我逐渐掌握了出题组倾向于考查的知识点和题型。

2、题型和知识点归纳:在详细分析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我将频繁出现的题型和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这不仅帮助我在复习时聚焦于这些重点领域,而且使我能够预测和准备可能在未来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模拟出题:基于我对出题组习惯的理解,我尝试自己出题,模拟可能出现在考试中的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也训练了我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4、答案结构和内容的优化:我注意到学校出题组通常偏好逻辑严谨、条理清晰的答案。因此,我在备考时特别注重练习如何组织答案,确保我的表述既全面又凝练,同时能够突出关键点。

5、针对性练习和反馈:我定期与同学们组织模拟考试和互评,这不仅帮助我们熟悉考试环境,还让我们能够从他人的答案中学习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表达技巧。此外,通过互相给出建设性反馈,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yixiexie.net/jbgs/11463.html